作为一个红迷,我最不解的——可能也有红迷和我一样不解——是七十八回前,除了贵妃的赏赐,没有一点点要定薛宝钗为宝二奶奶的征兆。
那时候薛家,还勉强过得去呢,联姻或有好处。但凡有这个念头,也不至于让薛宝钗不尴不尬,混到傅秋芳的地步。贾母也不表态,贵妃也没赐婚,薛宝钗只能避嫌搬出去了。七十八回后,这个联姻越发不见优势。
然而后四十回,十分突兀地变了风向,对薛宝钗成为宝二奶奶是极力认同的。贾母甚至为了结亲,连自己的亲外孙女的性命都不顾了,实在匪夷所思。
现在懂得慧眼识珠,发掘无人问津的宝藏,薛宝钗也不是今天才这么好的,那早干啥去了。若贾母真如此中意薛宝钗,不应该先下手为强吗?若贵妃能定这场姻缘的乾坤,不早该下旨一锤定音?
薛宝钗结婚的时候,都二十三四岁了。正常来讲,早已错过了最佳适婚年纪。谁能保证她一定会蹉跎至今呢?谁又能断定中间不会再出现个薛宝琴呢?
若即斩林黛玉的情丝,早安薛宝钗的芳心,诸事皆定,林黛玉和贾宝玉只能学会认命。那他们两个,或不至于因情根深种,一个死去,一个出家,剩下一个薛宝钗,凄凉半生。
我这么说,不是说推断后四十回一定是选择林黛玉。其实贾宝玉的选择,从来不是非此即彼。就算为了钱,也可以有如傅试那类的暴发户,为了地位名望上赶子巴结的。要联姻,也不一定非是落魄了的薛家。
还有一个不解在于,第一百二十回,贾宝玉出家后,王夫人有一段心里独白:
宝钗小的时候更是廉静寡欲极爱素淡的,他所以才有这个事儿,想人生在世真有一定数的。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模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不想宝玉这样一个人,红尘中福分竟没有一点儿。
只觉得,这个婆婆太体谅儿媳妇了。既然觉得是薛宝钗的性格决定了她的命格,那贾宝玉的出家,是因为她不旺夫呀。可是王夫人不仅没有迁怒,还十分地体谅,觉得是儿子没福气。有点不能接受。
我觉得任何一个母亲,不会因为有了个端庄大气、懂事听话的儿媳妇,就会释怀失去儿子的悲哀。当然,从讲理这个角度来讲,王夫人是无可厚非的;理性上来讲,也确实不该归罪于薛宝钗。但是家是讲爱的地方,感性上能否如此豁达,有待商榷。
大概因为有存疑和不通的地方,所以红迷们才不愿意接受后四十回是原著。我在这里提出一个猜测,或许贾宝玉先娶了林黛玉。毕竟从第五十七回,贾宝玉的表现来看,只是一个玩笑话,就差点没送了他性命,若真不让他娶林黛玉,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步呢。后四十回贾宝玉失玉糊涂的时候,也是一提林黛玉就清明了。
还有人说,“林黛玉”是“林代玉”,能代替贾宝玉视为命根子的那块玉。听到林黛玉的死,贾宝玉甚至黄泉路上走了一遭。对王夫人做母亲的来讲,得一个如意的儿媳妇和儿子性命比,或许她不甘以后,还会咬牙切齿地选择儿子的命,所以就成全了宝黛。
但是林黛玉的身体,也是支持不了多久了。一次风寒,或难产,就足以让她死掉。而薛宝钗眼见着年纪这么大了,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合适的人选了,给贾宝玉做个续弦,也未可知。
列位看官,到此,我就聒噪完了,现在已经脚底抹油——开溜,拜拜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