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争议的作品
——《寂静的春天》
饱受争议的作品来自语文新视听
1962年6月16日,《纽约客》开始连载《寂静的春天》,并立刻在美国全国引起轰动,全书于9月27日正式出版。这本书一问世便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如果说达尔文的研究挑战的是宗教的权威,那么,《寂静的春天》最初引起的是社会上相对小部分人(但都是富人)的不高兴,其中包括化学及其相关工业如食品加工业和联邦政府中权力最大的农业部。
工业巨头孟山都化学公司模仿《寂静的春天》,出版了一本小册子《荒凉的年代》,该书叙述了化学*虫剂如何使美国和全世界大大地减少了疟疾、黄热病、伤寒等病症,并详细描绘由于*虫剂被禁止使用,各类昆虫猖獗,人们疾病频发,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甚至会导致无数人挨饿致死。另有一仿作《僻静的夏天》,描写一个男孩子和他祖父吃橡树果子,因为没有*虫剂,使他们只能像在远古蛮荒时代一样过“自然人的生活”。
另外,有许多科学家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此书的内容进行了诸多批判。许多科学家,甚至有些环保主义者,认为此书过于感性化,卡森在书中列出的许多证据都是片面的,不少内容缺乏科学依据。批判者中比较有名的是美国加州圣何塞大学的荣誉教授爱德华兹。他本人曾两次阅读这本书,整理出了这本书中许多错误或是不科学之处。20世纪90年代,他得知一部关于卡森的电影将在电视上播出,由于害怕这部电影进一步误导公众,爱德华兹教授将自己的笔记发表在《21世纪科学与技术》杂志上。
关于《寂静的春天》的影响和争议,一直在持续,一直到2012年《自然》杂志在纪念出版50周年时,仍然有科学家对禁用*虫剂、让第三世界虐疾泛滥归咎于卡森和她的书。
争议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声音,寂静的社会。
【选自《语文报》(初二版)2019年寒假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