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哭书全套,贵州省哭书全集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07 20:35:02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岁华诞之际,由中广联合会交通宣传委员会和嘉兴市广播电视集团、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新媒体H5产品《红色文物会说话》、《红色遗址会发声》,精选全国各地100件红色文物、100个红色遗址,以“H5 短视频 短音频 图文”的形式,讲述其背后的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其中,由贵州省博物馆保存的《林正良家书》成为展播文物之一相关介绍内容由贵州交通广播采制。

贵州哭书全套,贵州省哭书全集(1)

这是一位叫林正良的革命者在狱中留下的遗书。1907年,他出生在贵州省金沙县一个普通而清贫的家庭,因刻苦勤奋而考入贵阳师范学院。毕业后回乡娶妻生子,执教办学。他本可以在乱世中求得一席之地,享受天伦之乐。然而,林正良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最贫弱最黑暗的时代,贵州因军阀割据,战乱频繁,更是民不聊生。苦难的岁月炼就了他坚毅的心志,更激起了他一颗心怀天下的悲悯之心。如何才能让国家强大?怎样才能使人民安康?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这些问题在他脑中久久思索而不得解答。

一个偶然的机会,林正良阅读到了一份宣传马列义主义的杂志。全新的理论让他如在黑暗中见到一丝署光。顺着这丝署光,他进一步对马列主义革命理论的探索、追寻与实践。1938年,与贵州地下党负责人秦天真的相识相知,更让他的灵魂找到了归宿与依托,也就是在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宣传革命理论,让更多的人在黑暗时代觉醒,成为他毕生的使命。地处西南边陲的金沙小城的学子们,也因此阅读到了《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国家与革命》、《*自传》、《大众哲学》等进步书刊。

1940年,林正良在金沙执教十年有余,并创办了金沙一中,已是桃李成荫。而此时的中国正处在抗战最坚苦的年代。时任中共金沙总支委员会*的林正良组织地下党员、进步青年,建立“文艺宣传队”到边远的山村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传播革命思想和新文化。金沙的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在贵州颇具备声势。因此,也惊动了国民党当局。

就在这一年的腊月二十八,一个举家围着火炉备年货的冬夜。林正良也正和妻子为孩子们准备着来年的新衣。此时,一阵急促的枪声划破了宁静的夜空。林正良明白,这是当局在逮捕共产党员,作为支书的他自然在其中之列。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刻,他就知道会有今日今时。他更明白,这一去,就是永别。拉起妻子的手,亲吻着孩子额头,希望用他的平静和从容最后一次安抚妻儿的焦虑,安抚这个他辜负了的家与人。夫妻相依十载有余,妻子怎会不懂他必死的决心。只能默默地流泪,看着军警破门而入,看着爱人从容离去。万般的不舍,也不得不舍。

贵州哭书全套,贵州省哭书全集(2)

记者采访文物故事在狱中八个月,林正良受尽了无数的折磨与酷刑,身心的煎熬并未让他屈服,甚至不曾消减他一丝一毫的革命信念。他常常和狱友们探讨革命理论,并作诗控诉社会的黑暗。

其中在《除夕前二日被捕》中写道 “暮地风波起不平,满城风雨犬鸡惊。声声腊鼓催除岁,处处警岗在捉人。思想自由偏犯罪,救亡努力反殃身。河山破碎扶桑恨,祸起萧墙耻用兵”。直指国民党在国难当头,全民抗战之时,对内镇压,制造白色恐怖的卑劣行径。诗篇在狱中的流传,更是激怒了当局。

1941年8月7日,林正良于贵阳就义,享年33岁。而之前提到的那封遗书,正是他就义当日所写。狱中的他是多么的思念妻儿,写下了 “十年相爱敬如宾,贫贱夫妻不怨贫”的句子,读来让人不禁唏噓,泪满衣衫。

在遗书中,他深切深痛地呼唤妻子:“妻乎,别矣,狱中三面,尽成永决,余死若有知,灵魂当紧依妻旁,及父母之左右也”。可见,他是多么不忍扔下妻儿父母,虽生死两隔,仍希望灵魂可紧依妻旁。他爱妻儿,但他更爱真理,他爱小家,但他更爱大义。面对儿女情长和家国大义,林正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不惜舍生取义,以图唤醒民众,大义凛然的气魄让人为之动容。

来源:贵州交通广播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