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新闻网消息(叶子清 郑望)十月小阳春,福安“大金峰”冬季杜鹃花的视频、图片在朋友圈流传后,吸引不少人慕名前往赏杜鹃。
双休日,细雨蒙蒙。驱车从福安市区驰向松罗乡,沿着乡政府门前水泥路向东,蜿蜒崎岖10公里盘山路,抵达大金峰山麓金山村。环观村居,双溪碧水交流于村口,四面群山环抱,绿树苍天。可谓“翠竹林中黄鹂叫,古松顶冠野鹤飞,清泉潺潺无声处,游鱼静静窥人行。”
隐藏在层峦叠嶂中的古村落,一水中流;独具闽东特色的古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不愧为风景如画之地。
金山村之所以唤作金山,是因为村落背靠屏峰形如“金”字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宋天圣年间,金山始祖刘瑶公于长溪县杉洋漈下(今霞浦县柏洋乡横坑村区域),游猎至此,观其林苍竹翠,水秀山青,龙蟠虎踞,念其袅袅胜境,遂构庐而居,至今已有900多年。
金山村辖金山、山里洋、坑里、前园自然村,全村176户800多人丁,清一色刘姓,隐逸山林“耕读世其家”。村口双溪汇流处,有座清朝嘉庆年间古建筑“虎砂尾桥亭”,桥亭外,那道大岭,乃村南方向通往外地的主要道路。
从金山大岭拾阶而上,踏着无以计数行脚踩过磨蚀得滑亮的石阶,仿佛隐隐传来当年行者的跫音。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脚穿草鞋,肩挑担子,长年跋涉于此道上的“挑担夫”,他们晓行夜伏、餐风露宿,不断用肩膀和双脚担负着山里山外的物流交通,延续着“茶盐古道”。革命战争年代,这道岭留下无数革命者的足迹,也连接着金山人民与闽东红军“血肉关系”的情结。
金山村(原金溪乡,即现在金山行政村和南溪行政村两村合并为一乡,乡公署设在南溪村)位于福安东部与霞浦县交界处,为闽东革命战略要地。1930年至1933年间,叶飞、施霖、詹如柏、施隆弟等福安中心县委*经常在金山、南溪一带进行地下活动。组织发动金山村一百多青壮年参加革命队伍,成立了以闽东游击队领导的地方武装红带会,建立起福霞(福安、霞浦)苏维埃政府联络驻地,参加了以施霖组织领导的攻打霞浦松城、福安赛岐国民党反动民团等多场战役。战斗中,金山村红带会队员们奋勇当先、英勇*敌的表现深受革命领导的赞许。红带会队员刘新贵(又名刘兆恩)参加革命,缘于表伯施霖的影响(其祖母施眉妃是施霖的姑母),他将自己的老宅献出作为革命*的秘密联络点。带领两个弟弟刘兆忠、刘兆思担负起放哨、送信、联络接头任务和安全保卫工作。其妻子谢梅慈和两位妯娌陈珠珍、吴细妹也负责烧水做饭、清洗缝补的后勤事务。当时家中还留下许多革命同志写的“谷票”、“菜金”条子。在革命战争年代,金山村民,用红薯、红米、红茶、红酒,养育了红军,还不惜牺牲演绎了一个个义薄云天的动人故事,英勇悲壮的“九家保”就是典型故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