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忧国、知国,最后的目的都是报国。我们中国人是有爱国主义传统的,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儿》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忠烈之志,千古传诵。鲁迅先生说: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人,
有拼命硬*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谁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我们在这次疫情中都找到了。
先说“埋头苦*人”吧,我立刻想到了火神山与雷神山的建设者,也想起了那几天在网上云监工的样子。那几天,我们居家抗疫,都成了“咸丰(闲疯)帝”,我们管挖掘机叫小红和小黄,管拔地而起的白色板房叫“白居易”(白住,看病容易),然而我们也都知道,这些机器背后,是千千万万埋头苦*人,是这些最平凡的建设者,用狂飙的十天十夜,在江城的平地之上建出两所医院,这一次我们叫它“火雷速度”。
再看“拼命硬*人”,我想到了在这次抗疫中英勇殉职的医护人员,因为他们真的拼掉了生命。这里有我们熟悉的李文亮大夫,他爱吃炸鸡腿;有年轻的夏思思大夫,她的小孩只有两岁;有彭银华大夫,他本来打算在正月初八举行婚礼;还有刘智明院长,他的妻子追赶灵车的画面久久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此外,还有牺牲在岗位上的警察、社工、村支书、志愿者,这些人都拼到了最后一息。
谁是“为民请命的人”?我想到了大量的媒体人,他们坚持着发出真实的声音,他们为民喉舌。
谁是“舍身求法的人”?我想到了一个名叫肖贤友的患者。他生前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迹,无官无职,我们知道他,是因为他在病逝之前用颤抖的手写下了歪歪扭扭的十一字遗嘱:“我的遗体捐国家,我老婆呢?”非常多的人被他的第一句话感动,我也如此。这些遗体捐献者正是“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愿意捐出遗体供医生解剖,以求得救治更多病患的方法,这在我们这个传统文化影响浓厚的国家里是不寻常的,因此也是伟大的。但我同样感动于他的第二句话:“我老婆呢?”这应该是他临终之前最重的牵挂,他未必发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但他仍然是最多情的丈夫,直至最后一刻,他都放不下厮守一生的妻子。这让我想起林觉民烈士的《与妻书》:“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正因为爱妻子,希望妻子生活在一个更好的世界,林觉民烈士才在黄花岗起义中一往无前;也同样因为爱妻子,希望妻子能健康地活着,肖贤友先生才愿意把遗*给国家。
这些人都是最普通的人,如果没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他们。但是,他们也都是最勇敢的人,都为国家的利益拼尽了全力。唐莎护士长说:“哪有什么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吧。”我们知道没有天使,但我们也确实在这场疫情中看到了天使,这些天使,就是我们所说的“人人尽力”中的“人人”。
分享一段鲁迅先生的话: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火炬就是这样由一点点的萤火凑起来的,也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的。
同学们也是这人人中的一员。因为我们是大学生,知识和文化的传统在我们手上,这个古老国家的未来也在我们手上。固然,我们此刻安心待在家里就已经是报国,但是,还有一些更值得思考的报国方式。
在这里,我想倡导三个报国:专业报国、健康报国和精忠报国。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三个词语构不成并列。因为精忠的范围广,而健康又不够“高大上”。但我仍然希望能将这三者并列在一起。因为它们对同学们都很重要。
先看专业报国。对于学生来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各自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两个偶像。一位叫钟南山,一位叫李兰娟。他们不是俊男靓女,他们能够成为偶像来自他们强大的专业性。钟南山说“人传人”,李兰娟说“要封城”。这是此次抗疫过程中最有分量的两句话,它的分量来自它的专业性。这两句话出自两位老科学家,他们的接力棒终究要传递到同学们手上。《诗经》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在时代的浪潮里,在满天的风雨中,同学们要闻鸡起舞,刻苦学习,只有这样,自身才能立足于青年之林,中华民族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再说健康报国。健康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当年,清华大学的蒋南翔校长说: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直到今天,这句话仍然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这么多年轻人都居家防疫的日子里。希望同学们能够像钟南山院士那样,放下手机,拿起哑铃,也为祖国工作到84岁以上,参与并且见证我们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最后说精忠报国。精忠不是专业的能力,也不是充沛的精力,而是一种比这些都丰沛、都强大的精神。今天各个高校的青年学生,日后可能不从事专业工作,而是散布在各个岗位上,完成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