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北京市2020年高考适应性测试已经结束。2020年是首次没有考试说明的高考,本次测试释放了哪些新高考信息,以及对新高考备考有什么指导性作用?一起来了解下~
历史——历史试卷整体难度不大历史科目的高考命题除了强调对能力与知识的要求外,近两年特别强调对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时对核心素养的考核在试卷中会有充分的体现。
核心素养的第一条唯物史观,作为原则,在命题中都会严格遵循。唯物史观所揭示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等也都会体现在试题中。
第二条是时空观念,所有的历史题目都不会离开时间与空间,所以每道历史题目都会体现该核心素养。
第三条史料实证,与试题的命题关系最为直接,任何一份历史试卷都会依托历史材料设计试题,这些试题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史料实证的素养。
第四条是历史解释,几乎在所有的历史题目都会涉及,我们回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就是在进行历史解释。
第五条是家国情怀,要爱国,要有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这样是渗透在试题中重要原则。
核心素养的这些内涵,在这份试卷中都有充分的和自然的体现。
具体到题目而言,选择题难度与近三年高考难度基本一致,少数题目难度略高一些,但总体上差别不大。
关于非选择题部分:
第16题“玄武门之变”的第一个设问属于常规的史料解析题,分数不大,难度一般。第二个设问考史料类型,以往正式的高考好像没出现过,但是前两年北京考试院的试测题中考过,考生应该不会很陌生。从题目总体来看,与以往的题目差距不大,不是全新的题型。
第17题“舍会山协议”,题目的形式上略显新颖,但是以往各区的命题中有类似的题目。这份题目要求撰写解说词,我个人的想法,学生们在答题时把历史背景交代清楚,再对“舍会山协议”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大体上就符合要求了。
第18题关于“英雄”的问题,我的感觉是难度比之前两道题大,题目阅读量也大。题目给出不同时代所崇拜的英雄材料,并附表格。题目的类型并不新颖,是常做的解读题。考生在作答时可以参考解读题的答题方法。往年高考中,解读题类型的题目大约出现过五、六次,其实每一次都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还是解读题,解答的思路还是有章可循的。
第19题,关于“仁”的题目,基本上是一道常规类型的材料解析题,只是材料以表格的方式呈现,而解答的方法思路与一般的材料解析题应该是差别不大。
第20题“科学与文官选拔”,从形式到内容都属于常规性的题目。设问(1)其实是一道迁移教材内容作答的问答题,这种题目按说是比较简单的题目,但是得分往往比较低,解答的好坏与同学们理解和记忆教材密切相关。设问(2)在使用材料的同时突出了评析,在材料的获取和运用上要突出评析的要求。
总的来说,此次适应性测试题比较好的顾及了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同学们学习的实际情况。试题的类型可以说是新中求稳,试题难度属于常规性难度,与近三年的高考题差别不大。对我们后面的复习备考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同学们摸清高考命题的形式与方向,给同学们更多的信心。
政治——政治试卷难度略有上升政治试卷总体结构保持稳定,题型包括:15个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45分;6个主观题,共计55分。本次测试重点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命题风格贯彻了大道、大气、宽广、融通等特点;命题突出立德树人,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突出主干知识,考查学生课堂表现;并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本质,考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突出北京特色。
与高三上学期期末和期中考试对比,本次适应性测试的试题更加贴近新高考方向,且试卷的命题背景材料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因此,考生在备考中要多关注时事,比如说这次疫情带给我们的启示,如勇气、责任、担当、爱国精神等,来探索此次疫情的多个命题维度。另外,本次测试的设问方式有所创新,试题难度也略有上升。
除此之外,适应性测试政治试题还发生了一些变化,更加体现了命题“宽广、融通”的特点。首先,命题材料更加贴近现实生活,需要考生多观察生活并深入思考。其次,试题更加侧重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考查。比如说,试卷的第18题考查了文化生活的常规知识点,也是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试卷中部分题型考查大家如何运用哲学谈看法,如“未来合成生物学将把人类引向何方?运用哲学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这种题其实是请同学们做一个预测,要求同学们具备多维度思考的能力,强调的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2019年北京高考政治试题中,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得分率最低,大部分考生都知道理论知识,但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是成绩提高的最大掣肘因素,所以,必备知识转化成有条理的阐述,这才是得分的关键所在。
本次政治试题还考查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考生在回答这类题时,可以联想到此次疫情期间居委会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在防疫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突出如何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等,这就突出考查考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本次适应性测试政治试题出现了新的题型和新的设问。比如说,试卷第20题:预测在保证安全和营养的前提下,“人造牛肉”代替牛肉会带来哪些变化,此题类似于影响类的题,虽说这题貌似是新题,但不外乎从“积极和消极变化”两方面答题,考生只要清晰地把握住了试题规则,可以进行障碍转化,做题则会更顺利。
本次政治试卷还有一个明显特点,即通过材料引发思考,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比如试卷中的第21题,以“基层群众自治”为材料,考查同学们设置问题和说明意图的能力,这类试题突出体现考生公共参与能力。
总体来看,本次试卷强调对考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关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考生在今后要将这些思想和理论贯穿在考试和复习中,才能更好的理解命题,把握试题宏观脉络。
地理——生物试卷增加新题型从试题结构、试题题量、考试时间看变化
2020年北京将采用新的高考模式,不再分文理科,文综试卷由原来地理、历史、政治三学科共同命题,改为现在的各科独立命题。地理试卷分数值不变(仍为100分),但考试时间由原来的约50分钟增加到90分钟。
从试题内容看
1.试题覆盖面很广:涉及自然地理部分所有专题内容、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分值分布自然地理比例略大些,约57分,人文地理约43分。选择题----自然地理部分分值为36分,人文地理部分分值为9分(以往高考试题选择题自然地理的比例也是较大);综合题---自然地理部分分值为21分,人文地理部分分值为34分。
2.总体试题难度不大: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地理事物时空分布规律、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整体把握,突出地理学科特色,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地理学科能力。
基础知识考查占绝对比例:
如第1、3、6、8、10、11、14、第16(1)、17(1)、(3)、18(2)题考查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9、10、12、13、15、16(1)题考查地理事物时空分布规律;
第5、17(3)题考查学生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如第1、2、4、5、7、8、11、14、16(1)、(2)、17(2)、19(1)、(3)、20(1)、(3))题考查地理基本原理的整体把握;
基础计算题(第1、13、14、17(1)、(3)等,有所增多;
简单坐标图的绘制(第17(1)题);
增加开放性试题(第20(3)题),运用地理学科知识设计一日游的路线。
3.试题突出以图形为载体提供信息材料,试题共14组题其中就有13幅图形,为学生做题提供有效信息,很好的体现地图在地理学习及考试中作用。区域地图比例仍然最多(有六组区域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以区域背景为材料,综合考查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本次考题增强了景观图(共3组图)的读图分析,另外还有专题地图(天气系统图)、坐标图;地理事物分布图、模式图等图形的考查。
4.基于考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学习身边的地理学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等为考核目标,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地理学科能力。
备考建议
1.精细安排复习的每个时段
高三下学期,是学生提升与冲刺的关键阶段。处理好练、导和评,如专题复习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具体安排如:
①第二轮为“专题复习提高阶段”(从2月中旬到4月初)---专题复习(为主) 综合练习(为辅);
②第三轮是“冲刺阶段”(4月到5月之间)---综合练习(为主) 专题练习(为辅)。
③第四轮是“沉淀阶段” (5月上旬-6月上旬高考前)---回归基础、查漏补缺。
2.宏观规划复习策略
①加强区域地理的复习;
②强化“无图不成题”;
③突出对主干知识掌握;
④关注核心素养核心知识能过关;
⑤基本概念调理请;
⑥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学习有用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