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最后一段扩写100字,小雅采薇最后一段扩写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24 09:25:45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插图]狁之故,

不遑启居,[插图]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插图]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是《小雅》里的一首诗,全诗六段。从它的语气上来看,它应该是一个战士所写。

《采薇》的前三段基本上是一种重复。重复,是生命的一个被遮蔽的本质,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之痛。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起兴”手法——先描写一种现象,然后由这种现象引起内心的一种感觉。

《诗经》作为远古诗集,非常简洁,但不简单。头三段的开篇只换了一个字,却把“时光”这个如此重大的人生机密给诗意化了。“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薇”,豌豆苗而已,“作”是发芽、“柔”是少女般的婆娑、“刚”是老迈——时光就此变幻、流逝,人生就此虚度、蹉跎。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老说回去啊,老说回去,说着说着就又到了年末了,就是“岁亦莫止”,就是一年又到了头了,然后“靡室靡家,[插图]狁之故”——到现在为止我没有室,也没有家,都是因为戍边的缘故啊。

室和家是什么呢?中国古人认为,婚姻,就是“男有室,女有家”,男人三十之前不敢有其室,女人二十之前不敢有其家。室和家是不同的。中国标准的屋子正中央是“堂”,堂的两边为“室”,也就是主人睡觉的地方。在过去,女人除了早晨入堂拜见公婆之外,其他的时间都是不允许入堂的,只允许待在室里。所以,在过去,妻子也叫作“室人”,就是我们通俗所说的“屋里人”。那么什么是“家”呢?“家”字的字形为什么是猪在房子里?中国原始社会,女孩儿生理成熟来月经之后,亲人就要在外面给她盖一所茅屋,女孩儿就要住在茅屋里了。这时候喜欢她的男人是可以进入茅屋和女孩儿同房的,这也就是原始的“走婚”。一旦女孩儿*了,她就可以在交往过的男人中选定一个作为她的丈夫,如果这个男人不同意和她成亲,就要给她一些财物作为补偿。于是,男人就好比进女孩儿茅屋中配种的公猪,所以“家”的字形是一座房子下面有一头公猪,而且说“女有其家”。猪可以旺财,过去的堂屋除了供奉祖先的牌位,还可以让猪进来。有祖宗牌位说明这个家有传承,有猪说明这个家有财物可以延续下去。总而言之,“室”,是男人驻足之地,驻足是因为有吸引他的女人。“家”,是女子养育之地,有一窝一窝小猪般温暖的人,就是富足和美满。

“不遑启居,[插图]狁之故”——我甚至连坐下来休息一下的时间都没有,这是因为边境外族侵略,随时可能要打仗。这是第一段。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豌豆苗又开始长大了,由“作”而“柔”,苗叶开始婆娑曼妙。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看到苗叶之曼妙,心也随之忧伤了。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们经常说“载渴载饥”或者“载饥载渴”,其实都是源于《诗经》里的语言。这句诗是不是真的在说生活当中没吃没喝?当然不是,其实更多的是在抒发内心的那种焦灼焦渴,因为“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因为我的驻扎点、我的营盘永远没有一个安定的时候,所以我也没法跟家里有所通信、有所问候。这是第二段。

第三段“采薇采薇,薇亦刚止”——“刚”就是豌豆苗由柔变老了。这还是写人生。是谁老了呢?是人的心老了,人还没有老,心先老了。一年一年过去了,树木未老,心先老。“曰归曰归,岁亦阳止”,很快一年又开始了,春天又来了。时光就是这样,一年唰一下过去了,一年唰一下又过去了,每个春天都让人无尽地感伤。人,真的不是慢慢变老的,也许就一个春天,也许就那么一瞬,人的心,就一下子变老了……“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可是国家的事儿从来都没个完,总是行色匆匆,一年又一年。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这句需要注意的是“孔”字。古文里“孔”都是表示“大”“特别”的意思。就像诸葛亮字“孔明”,是说诸葛亮特别聪明。这句诗的意思是,忧伤的内心特别困疚啊,为什么我的归程永远安排不下来?

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你会更加感觉生命实际上是某种重复,如果永远这么重复下去,我们生命的意义就不大了,就会因此而生怨,由无休止的怨而生恨,人生不仅毫无意义,而且面目可憎。多怨、多恨,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小人。但是,《诗经》的伟大之处恰恰就在于,虽然前三段是在表现一个士兵内心的忧伤和抱怨,但是突然从第四段的开始,生命开始出现了转折——如果我们的生命没有转折,生命是没有意义的;生命没有超越的话,也是没有意义的。那么,是什么让生命的意义凸显了呢?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是形容花朵的茂盛,“常”通“棠”,哎呀,道路旁边的那特别茂盛的花朵是什么啊,是美丽的棠棣之花啊。

一旦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在一种不断的重复窒闷的时候,我们便会有一种发疯的感觉——每天早晨起来去上班,然后下班,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每个黎明、每个夜晚都仿佛一模一样的时候,生命便如同机械,生命已了无生趣,久而久之,就是衰败与枯萎。但是突然有那么一天,有某种事物突然唤醒了我们沉睡的心灵,就在这一瞬间,我们的生命开始充满意义。比如说突然发现了一朵花,当一个战士的眼里不再只有敌人,而是突然出现花朵的时候,他已然僵硬刻板的生命便猛然复苏,当他更进一步觉知的时候(那花已是棠棣之花),他的生命也随之绽放了。其实,那朵花可能一直在那里,但他原先陷于生命的焦渴当中,他对那朵花是看不见的、没有觉知的。因此,这一瞬间的转机,便是生命的转机。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他的视野在进一步地开放,路上的那些大车是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好,整个诗风从第四段开始,出现了一种非常高昂、非常艳丽、非常壮观的气势。这种气势对我们的生命实际上是非常有意义的,先前虽然有那么多抱怨——因为“[插图]狁”,我没法有个家,我没法定亲,我没法回归故乡……但是在这个时候,这个士兵因为花朵、因为威风凛凛的战车,而开始生出生命的骄傲——我们要保家卫国,我们要担起一个士兵对家国的根本责任!先前所有的牺牲、先前所有的困苦,从这一时刻起,都开始充满了意义,小人物由此而成为战士!其实这首诗写到这儿的时候,非常棒。生命,从灰暗中,开始有了颜色,开始有了新的格局。

下面第五段继续沉浸在这种高昂之中,所以他说“驾彼四牡,四牡骙骙”,继续形容这种壮观和壮烈的情怀,四匹健壮的雄马在前面拉着轰隆隆的战车。“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大车对我们这些士兵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君子们都坐在车上,而我们这些士兵,依附在战车两边,以战车为掩护,一月三捷。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四匹大马非常威武雄壮,而所有士兵的弓箭的两端都是用象牙来装饰的,所有的箭袋都是用鱼皮来做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战士背着鱼皮做的箭袋和象牙修饰的弓箭,这一切,都在阳光下奢华闪烁。道路两边繁盛的花朵是美丽的,君子的大车是雄壮的,四匹大马是威武的,我们的武器是精美的,“岂敢定居?一月三捷。”——我们怎么敢贪图享受?那胜利的荣耀为我们的生命增了光彩!“岂不日戒?[插图]狁孔棘!”——面对敌人的凶猛急迫,难道作为一个战士,我们不应该每天都警惕吗?——此时此刻,作为战士的这份骄傲,打败了一切,打败了生命的灰暗,也打败了我们对生活的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

《采薇》这首诗为什么在《诗经》里极为著名?是因为它把我们生命的起承转合说尽了。男人,活着,不单是娶妻生子,不单是有家有室,还要有种战士的骄傲,还要保家卫国,还要勇敢、坚定,不断地为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为国家之尊严有所付出。

这两段把前面三段提升了一个层面。对一个男人来说,他的责任和义务是不容推卸的。如果工作就是不断地重复,我们也要在这种重复中发掘出意义,意义在于:我们能否找到一种无畏的骄傲,就像推着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我们有没有能力把生命的这种惩罚变成我们内心的一种顽强。我们敢不敢担当这种生命无意义之痛苦?!记得在阿根廷,曾看到一个扫大街的人和他的扫把合舞探戈……这令我非常震惊和感动,如果一个民族的细胞、血液中都是舞蹈、都是欢乐,那这个民族是一个内心多么完美的民族!当我们能够用舞蹈来代替走路,哪怕是推石头的西西弗斯也用探戈的节奏,那我们的心灵该有多美和多强大!更何况,这个古代的战士还在沿途发现了花朵,发现了威武雄壮的战车,发现了万物之美与和谐,有了这一瞬间的领悟,一个战士,就此成为最早的边塞诗人,长风猎猎,孤云漫漫,时光,却不无光彩!

最后一段,到目前为止,我都认为是《诗经》里边最好的段落,这一段我们很多人可能都会背诵,那么这一段到底在写什么呢?——在写一切抱怨、一切骄傲之后的痛定思痛。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非常非常有名,有名的让人心碎。它通过两个场景:一个杨柳依依——春天的场景,一个雨雪霏霏——冬天的场景,写情感的起伏旖旎和波澜壮阔。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春天的杨柳,那么柔软,那么轻盈。这句诗在借杨柳写青春的无知无识,写年轻人内心的单纯和柔软,写生命的不能忍受之轻盈浮越和美好……当年“我”出发去当士兵的时候,步履轻盈,心情盎然。“我”那个时候对生命是缺乏感知的,“我”感受的只是轻松快乐轻盈,就像杨柳一样那么软绵飘荡,觉得人生可能永远如此美好。但是“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字读成yù,它是个动词,就是下雪,下雪霏霏。等“我”回来的时候,等“我”经历了整个人生的时候,“我”才知道人生是非常艰难困苦和令人迷惘的,就像身陷于迷蒙大雪之中,我们因内心迷惘而步履维艰。

实际上这两句从更高的层面上怎么理解呢?我们之前读过了,前三段在写日常生活,中间两段在写作为一个战士的骄傲和他生命的那种觉醒,但是最后这一段实际上是更高的提升,就是把对生命的这种感悟,提升到了一个哲学的层面。

诗歌,其实就是音乐。《采薇》写到这最后一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就是音乐高潮之后的退潮和平复。到了这个时候,笔锋一转,当你衰老的时候,当你真的有一天卸掉重任返回家乡故土的时候,你可能会突然觉得生命其实最终还是毫无意义的,是令人伤感的。我们遐想一下,一个打了一辈子仗的战士终于回家了,当年青春烂漫地走上了战场,打了一辈子仗,踏上归途的时候,他心情会很沉重,他曾经那么渴望,那么想家,可是在“雨雪霏霏”中,他不敢前行了——家,还在不在?父母,还在不在?妻子,还在不在?……人生到底有没有等待,有没有坚守?这些问题会比大雪还令人迷惘。一切情感,最后是否有一个真实的归属?!流浪时,我们对家有过温暖的想象,但一旦航船入港,我们却害怕一切不过空空荡荡,其实,这就是我们人生痛苦的核心,一切得到的背后都不过是空虚。归来,有时比流浪,更可怕。于是“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行道迟迟”并不是说因为下雪,走路走得慢,实际上是他回家的心在迟疑徘徊,不敢快呵,因为不敢那么快地看到结果,所以他伫立在大雪当中,然后一步一步很沉重地走向生命的尽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最后还是不可抑制地把这种悲伤宣泄出来了,没有人知道“我”内心因何而悲、因何而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在《诗经》里,这样的悲哀无所不在,无论是战士,还是士人,都有这样无法释怀的时刻,一切不可言说,不是有没有人懂的问题,而是等话到嘴边,却发现言说已全然没有意义!这种痛,这种苦,会让人仰望上苍,“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如何解决生命终极之痛的问题,不仅是我们心灵之困境,也是我们语言之困境。世界可以感知,但世界难以言说。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