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一句著名的成语叫:五十步笑百步,说的是作战时逃跑的士兵,跑出五十步的人笑话跑出一百步的,实质上两者都是在逃跑,比喻看事情不看本质,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所犯的错误性质相同,不过是情节轻重的区别。这句成语至今仍被我们使用,那么大家知道它的出处吗?
一分钟概述
“五十步笑百步”这句成语出自《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以“民不加多”、如何使“民加多”为主题的对话。文章开篇梁惠王质疑为何自己用心治国而子民不增多?针对这一论题,孟子通过生动的比喻为惠王分析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并阐述了使”民加多“应有的措施和态度,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寡人之于国也》集中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以及“施仁政、行王道”的治国理想。
识记注释
1、河内凶:灾荒。
2、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更少;更多。
3、填然鼓之:摹声词;敲起来。
4、兵刃既接:兵器;接触、交锋。
5、弃甲曳兵而走:甲,铠甲;曳兵,拖着武器;走,跑。
6、或五十步:有的人
7、直不百步而:只,仅。
8、不可胜食:shēng, 尽。
9、数(cù)罟(gǔ):细密的网
10、斧斤:斧头的一种
11、谨庠序之教:古代乡学的名称,指学校教育。
12、颁白者:通“斑”。须发花白的人
13、不王者:(wàng)动词,称王,统治天下。
14、涂有饿莩:通“途”。
15、衣帛:穿。
16、王无罪岁:一年的农事收成。
核心考点
1、《孟子》的文体类型:语录体先秦说理散文,共七篇(各分上下)。
《孟子》的作者:孟子和其学生万章等共同编著。
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
3、《寡人之于国也》艺术特色:说理抑扬兼施、循循善诱。
(注意:不是先抑后扬)
4、《寡人之于国也》文章体裁:对话形式的论说文(说理文)。
5、本文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思想内容:
(1) 爱民、富民、“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施仁政,行王道”,反对暴政。重视农业生产、重视文化教育。
(3)反对掠夺战争,指出贫富差距和阶级对立的现实。
6、文章的主旨句/论点句:“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7、孟子散文特色:欲擒故纵,引君入彀(gòu)的论辩手法,善于设喻、善用排偶,说理形象,排比句的运用文章具有雄辩气势。
8、《寡人之于国也》全文结构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梁惠王自认为“尽心治国”却“民不加多”,向孟子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第2段):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设喻帮助梁惠王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只使用一些救灾的政治手段,无法从本质上解决人民的经济生活问题。
第三部分(第3段-第5段):阐述“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施”仁政“,减轻徭役、发展农林牧渔生产。根本措施:在民”不饥不寒“的基础上,重视社会的道德教化。实行王道的正确心态:”无罪岁“。
文章由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措施三个部分构成,环环相扣,中心突出,形成了一个结构严谨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