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为乙肝炎病毒,缩写为HBV,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基因组是双链、环形、不完全闭合DNA。病毒最外层是病毒的外膜或称衣膜(envelope),其内层为核心部分(core),核蛋白即是核心抗原(HBcAg),不能在血清中检出。HBsAg阳性者的血清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3种颗粒,直径为22nm的圆形和丝状颗粒,还有较少的直径为42。的球形颗粒,又称为Dane氏颗粒,是完整的HBV颗粒。HBV在外界抵抗力很强,能耐受一般浓度的消毒剂,60℃ 高温能耐受4小时。煮沸10分钟、高压蒸汽消毒及2%过氧乙酸浸泡2分钟均可灭活。那么为什么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会双阳性呢?
1.HBsAg基因突变的产生是主要原因
复制过程中自然产生变异(variations)
疫苗接种筛选
免疫球蛋白注射筛选
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突变(基因读框重叠)
2.HBsAg突变的临床意义
试剂漏检
隐匿性乙肝
疫苗/抗体保护失败
治疗应答误判
3.总结如下: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是乙肝病毒感染诊断及抗病毒治疗的关键监测指标
HBsAg基因突变可导致疫苗/抗体保护失败,临床出现表面抗原、抗体双阳性的现象
抗病毒治疗原则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