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湖南衡阳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衡阳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8 21:35:45

考生注意:1.本学科试题共三大题,29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2.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请同学们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则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眺(tiào)望 模(mó)样 徘徊(huí) 深恶(wù)痛绝

B.栈(zhàn)桥 酝酿(niàng) 摇曳(yè) 气冲斗(dǒu)牛

C.诘(jié)难 箴(xián)言 滞(zhì)留 间不容发(fā)

D.娉(pīng)婷 翘(qiào)首 污秽(suì) 殚(dān)精竭虑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修葺 拜谒 为富不仁 轻歌曼舞

B.广袤 糟塌 好高鹜远 蹑手蹑脚

C.吝啬 猥锁 拈轻怕重 鸠占鹊巢

D.衰渎 干躁 走投无路 相得益章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南岳景区内,每个景点都各具特色,其中祝触峰最壮观,给人以鹤立鸡群之感。

B.夏天来了,南湖公园莲花盛开,风儿吹过,送来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C.这部剧中主要演员的表演毫不矫揉造作,完美地展示了“当代神农”袁隆平的风采。

D.在中国,很多农村居民可能不知道一些现代节日, 但是对“二十四节气”却耳熟能详。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人帐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B.每到夏季,学校都会反复向学生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去游泳。

C.在践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活动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执行力不足,二是方法不当。

D.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进步的关键。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在言谈中注重谦敬之分,如谦辞有“高龄”“拙见”等,敬辞有“令爱”“赐教”等。

B.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通常每首八句四联,每首的颈联和尾联必须是对仗句。

D.契诃夫的《变色龙》和吴承恩的《范进中举》,都揭露了生活中的荒谬与丑陋,显示了讽刺的力量。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如果说,“ ”阐明的是命运共同体逻辑,“ ”则揭示了发展进步的动力机制。正如*同志指出的,中国梦的实现,“ ”,因为“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体梦想的实现,正是国家梦想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心备条件。

①大河没水小河干 ②小河有水大河满 ③必须紧紧依靠人民 ④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7.综合性学习(6分)

母爱像一首诗,幽远纯净;母爱像一首歌,轻吟浅唱。母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

母亲节到了,初三(五)班开展了以“母爱·家庭教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儿女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活动中,同学们要收集赞美“母亲教子”的故事,你觉得下列哪个故事不太合适?( )(2分)

A.曾子*猪 B.孟母三迁 C.岳母刺字 D.画获教子

(2)班长说:“母亲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都应该好好孝顺她,那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除了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她外,还可以为她做哪些事呢?”此时你会说:“ 。”(不少于两件事)(2分)

(3)近年来,“新孟母教子”愈演愈烈,如不少母亲到孩子就读学校的附近租房陪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不少于30字)(2分)

8.古诗文默写(8分,每空1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潭中鱼可百许头, , ,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4)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的沙漠景象的句子是: , 。

(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暗含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一)古代诗歌鉴赏(4分)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B.颈联写出了山西村的乡俗民事,“简朴”二字写出了这里的人们生活艰难,只能用古老的方式祈求神灵的保佑。

C.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流连忘返。尾联写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恋恋不舍之情。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却处处切中“游”字。

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根据提示写出你的感悟。(2分)

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只要再坚持一下,你也能欣赏到别样的风景。同样,在人生的道路上, 。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乙】

齐大饥①,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⑤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节选自《礼记·檀弓》)

【注】①饥:饥荒。②黔敖:齐国富商。③蒙袂(mèi)辑屦(jù):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④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⑤从:跟着,追着。

1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意项是( )(2分)

A.必敬必戒 (戒:谨慎) B.威武不能屈(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C.以待饿者而食之(食:食物) D.黔敖左奉食(奉:同“捧”,端着)

1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以顺为正者 ②以至于斯也 ③往之女家 ④曾子闻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句2分)

(1)得志,与民由之。

(2)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破中有立,孟子首先反驳了景春的观点,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

B.甲文中孟子的观点为人们广泛认同,后代无数仁人志士,都可视为这一观点的践行者。

C.乙文中曾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到了快要饿死的地步,也可以吃“嗟来之食。

D.乙文中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可以证明甲文中“贫贱不能移”的观点。

(三)说明文阅读(6分)

①在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万里海底处,一条柔软的“鱼”在轻轻扑翼。

②这是一条仿生鱼,它源自李国瑞10年前的创意。“那时,我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就读,学校倡导科技创新,我觉得水下机器人大有意思,就在大一暑假琢磨着做了一个仿生鱼维形,能遥控它在水里游动。”李国瑞说。2017年,李国瑞课题组做出了电驱动的水下机器人。

③接下来朝哪个方向研究?深海水压那么高,海洋生物为什么能经受住压力生存?这或许说明在深海环境,软材料比钢铁更具优势。于是,下一步方向有了:开始研发深海软体机器人。“造一条能在马里亚纳海沟游泳的机器鱼!”李国瑞兴致勃勃。

④马里亚纳海沟是已知的海洋最深处,低温、寂静,水压极高。深海机器人必须有高强度的金属耐压容器保护,才能抵抗巨大的压力。在马里亚纳海沟6000—11000米之间,生活着一种狮子鱼,它的骨骼分布在凝胶状柔软的身体中。从狮子鱼身上,李国瑞获得灵感:“要是将单薄的电子元器件离散分布,并嵌入柔软的硅橡胶中,扛住高压,不就能摆脱传统深海机器人必用的抗压外壳了吗?”

⑤深海狮子鱼的“生命之秘”化作了“机器之力”。最后成型的仿生软体智能机器鱼,形似一条深海狮子鱼。它长22厘米,翼展宽度28厘米,大小跟一张A4纸差不多。两个会扑动的侧鳍,与躯体的“肌肉”相连。当机器人电池发出的电信号经过“肌肉”时,这些“肌肉”便会舒张,通过节律性扑翅实现游动。

⑥2019年12月,仿生鱼潜至马里亚纳海沟深处。海试影像记录显示,在马里亚纳海沟10900米的地方,仿生鱼实现了稳定扑翼驱动。2020年8月27日,仿生鱼在南海3224米深处成功游泳。

⑦目前,深海机器人的抗压外壳成本高昂。仿生鱼又轻又灵巧,重量还不到200克,而且成本远低于现有的深海机器人。李国瑞说:“软体机器人有很多特殊优势,对复杂环境、极端环境、恶劣环境造应性都好。”未来或将看到,软体机器人深入有待探索的深海区,在珊瑚礁、水下洞穴中穿行,参与海洋监测、海洋污染清理和预防、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多工作。

——摘选自《让仿生鱼游向万米深海》(《人民日报》2021年3月29日,有删改)

15.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仿生鱼源自李国瑞大学期间的创意,他那时就做了一个能遥控着在水里游动的雏形。

B.李国瑞从生活在马里亚纳海沟的狮子鱼身上获得了研发仿生软体智能机器鱼的灵感。

C.2019年12月和2020年8月,仿生鱼分别在南海深处和马里亚纳海沟成功游泳。

D.未来或将看到,软体机器人深入有待探索的深海区,参与跟海洋有关的诸多工作。

16.与深海机器人相比,仿生鱼具有轻便灵巧、 和 的优势。(2分)

17.指出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分)

(四)议论文阅读(6分)

小议“慎独”

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进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已,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礼记·中庸》中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宁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⑤“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⑥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 “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悉的念头萌发, 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⑦“慎独”还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⑧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⑨“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感,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辩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18.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本文从“为什么要‘慎独’”和“ ”两方面论述了“ ”的中心论点。

I9.下面的论据不适合论证“慎独”的一项是( )(2分)

A.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

B.一个中学生骑车上学,却不*小心撞坏了一辆宝马车,车主并不知情,这位中学生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原处等待车主。

C.一个轿夫雨后穿新鞋抬轿,刚开始专拣干处走,生怕湿了新鞋。后来一不小心脚踏泥水,弄脏了新鞋,就再也无论干湿,随便落脚。

D.元代学者许衡外出,天热口渴。道旁有梨树,众人竞相摘吃,只有许衡不为所动。有人说,兵荒马乱,梨树无主,摘吃无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2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③④⑤段,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论述了“慎独”的重要意义。

B.第④段中,为了论证观点,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C.第⑧段举王顺友的例子,论证了“‘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的分论点。

D.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论证严密。

(五)记叙文阅读(10分)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天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着笑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来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地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转地。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

“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

“女店主啊,你不知道?”

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地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怕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人心牌。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21.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简要概括第一和第三件事。(2分)

① ① →吃糯米团→ ② →送照片

22.小说中,“我”到最后才知道女店主是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其实前文已经多处埋下伏笔,请找出其中的两处。(2分)

23.你觉得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24.有人认为“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更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2分)

(六)名著阅读(8分)。

请你根据下面的情景,替小明和小红解答相关问题:

课外阅读时间,同学们纷纷来到班级“图书角”,小明找到了他喜爱的《水浒传》,他的同桌小红则翻阅起《红星照耀中国》。

25.小组看小明读得非常入迷,就想考考小明,她对小明说:你看我对《水浒传》中绰号和人物的搭配,哪个不准确?( )(2 分)

A.豹子头——林冲 B.智多星——吴用

C.及时雨——宋江 D.小李广——杨志

26.小明立马就回答了出来,他眼珠一转也考起小红来: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红星照耀中国》客观地报迎不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作者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彭德怀、邓发、林伯渠、徐海东等。

C.斯诺跟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并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D.斯诺还深人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红军战士的生活等做了广泛的调查。

27.语文课代表小华看到他俩讨论热烈,也加入进来,他指着《水浒传》中“拳打镇关西”一节对小明说:鲁智深和李逵在性格上,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但也有不同,你看一下这两段话,觉得鲁智深还有什么性格特点?(2分)

①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注:指金氏父女),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

②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酒家和你懂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小明看了看,回答说: 。

28.小华对小明竖起大拇指,又对小红说:“斯诺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对‘红色中国’的未来作出了富有远见的预言。这一预言是什么?”(2分)

小红想了想,回答说: 。

他们的讨论吸引了很多同学,大家纷紛参与进来……

三、作文(50分)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完成作文。

溪水只有不停地流淌才能汇入大海,幼苗只有不停地生长才能参天耸立,鸟儿只有不停地拍打双翅才能邀游天空,人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抵达梦想的前方。

有人说,生活无限精彩,大家要齐心协力,一起向前奔跑。

有人说,每个人面前,都可能会横着一些诸如清贫、疾病、磨难之类的障碍,我们只有不失去向前奔跑的信念,才能勇敢地跨越它们。

有人说,在适合奔跑的时间和空间放弃奔跑,是一种遗憾。

……

请以“青春路上,我与 一起奔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④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湖南省衡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1.本学科试题共三大题,29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2.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请同学们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则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眺(tiào)望 模(mó)样 徘徊(huí) 深恶(wù)痛绝

B.栈(zhàn)桥 酝酿(niàng) 摇曳(yè) 气冲斗(dǒu)牛

C.诘(jié)难 箴(xián)言 滞(zhì)留 间不容发(fā)

D.娉(pīng)婷 翘(qiào)首 污秽(suì) 殚(dān)精竭虑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有误,“模样”的“模”应读作“mú”,“徘徊”的“徊”应读作“huái”。
B.正确。
C.有误,“箴言”的“箴”应读作“zhēn”,“间不容发”的“发”应读作“fà”。
D.有误,“翘首”的“翘”应读作“qiáo”,“污秽”的“秽”应读作“huì”。
故选:B。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修葺 拜谒 为富不仁 轻歌曼舞

B.广袤 糟塌 好高鹜远 蹑手蹑脚

C.吝啬 猥锁 拈轻怕重 鸠占鹊巢

D.衰渎 干躁 走投无路 相得益章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解答】A.正确。
B.有误,“糟塌”的“塌”应为“蹋”,“好高鹜远”的“鹜”应为“骛”。
C.有误,“猥锁”的“锁”应为“琐”。
D.有误,“衰渎”的“衰”应为“亵”,“干躁”的“躁”应为“燥”,“相得益章”的“章”应为“彰”。
故选:A。

【点评】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南岳景区内,每个景点都各具特色,其中祝触峰最壮观,给人以鹤立鸡群之感。

B.夏天来了,南湖公园莲花盛开,风儿吹过,送来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C.这部剧中主要演员的表演毫不矫揉造作,完美地展示了“当代神农”袁隆平的风采。

D.在中国,很多农村居民可能不知道一些现代节日, 但是对“二十四节气”却耳熟能详。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有误,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对象错误。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人帐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B.每到夏季,学校都会反复向学生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去游泳。

C.在践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活动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执行力不足,二是方法不当。

D.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进步的关键。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句式杂糅,应删去“的重要原因”;
B.有误,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警告”;
C.有误,语义重复,应删去“不足”“不当”;
D.正确。
故选:D。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是否有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在言谈中注重谦敬之分,如谦辞有“高龄”“拙见”等,敬辞有“令爱”“赐教”等。

B.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通常每首八句四联,每首的颈联和尾联必须是对仗句。

D.契诃夫的《变色龙》和吴承恩的《范进中举》,都揭露了生活中的荒谬与丑陋,显示了讽刺的力量。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其中包括:1、作家作品;2、古代文化常识;3、文体知识与类别;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

【解答】A.有误,“高龄”是敬辞;
B.正确;
C.有误,律诗中的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
D.《范进中举》的作者是吴敬梓。
故选:B。

【点评】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
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文学常识一般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的基础上,适当向课外拓展。
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入手,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自己的文学常识网络。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如果说,“ ”阐明的是命运共同体逻辑,“ ”则揭示了发展进步的动力机制。正如*同志指出的,中国梦的实现,“ ”,因为“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体梦想的实现,正是国家梦想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心备条件。

①大河没水小河干 ②小河有水大河满 ③必须紧紧依靠人民 ④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解答】根据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来选择:根据“命运共同体逻辑”的提示,第一空选①,根据“发展进步的动力机制”的提示,第二空选②,根据“中国梦的实现”的提示,第三空选③,根据“因为”的提示,最后一空选④。
故选:D。

【点评】这类考题主要是用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力。

7.综合性学习(6分)

母爱像一首诗,幽远纯净;母爱像一首歌,轻吟浅唱。母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

母亲节到了,初三(五)班开展了以“母爱·家庭教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儿女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活动中,同学们要收集赞美“母亲教子”的故事,你觉得下列哪个故事不太合适?( )(2分)

A.曾子*猪 B.孟母三迁 C.岳母刺字 D.画获教子

(2)班长说:“母亲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都应该好好孝顺她,那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除了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她外,还可以为她做哪些事呢?”此时你会说:“ 。”(不少于两件事)(2分)

(3)近年来,“新孟母教子”愈演愈烈,如不少母亲到孩子就读学校的附近租房陪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不少于30字)(2分)

【分析】(1)本题考查成语典故的识记。
A.曾子*猪:讲述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与题干赞美“母亲教子”不符;
B.孟母三迁:即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符合“母亲教子”;
C.岳母刺字:岳飞的母亲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教育孩子报效祖国。符合“母亲教子”;
D.画荻教子:.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杆在沙地写字教子,教育孩子刻苦好学。符合题意。
故选:A。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力所能及的做家务,可以刷碗、洗衣服、拖动等;假日在家时,可陪母亲聊天,讲讲自己的趣事,或是和母亲谈谈心帮母亲解闷。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一些社会现象,学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句通顺流畅,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解答】(1)A
(2)示例:①放假帮母亲做家务;②陪母亲聊天解闷。
(3)示例一:赞同该做法。母亲陪读精神可嘉,一方面,陪伴孩子身边,便于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的照顾,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另一方面,可及时纠正孩子的缺点错误,鼓励帮助孩子回到正轨;
示例二:反对。母亲的陪读,将生活中的所有事都包办,看起来是帮孩子留下充足时间学习,但会让孩子事事依赖母亲,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不利。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8.古诗文默写(8分,每空1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潭中鱼可百许头, , ,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4)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的沙漠景象的句子是: , 。

(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暗含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赢得生前身后名
(2)我寄愁心与明月(注意“寄”的书写)
(3)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4)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注意“漠”的书写)
(5)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一)古代诗歌鉴赏(4分)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B.颈联写出了山西村的乡俗民事,“简朴”二字写出了这里的人们生活艰难,只能用古老的方式祈求神灵的保佑。

C.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流连忘返。尾联写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恋恋不舍之情。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却处处切中“游”字。

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根据提示写出你的感悟。(2分)

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只要再坚持一下,你也能欣赏到别样的风景。同样,在人生的道路上, 。

【分析】这首诗是作者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颈联写村民和服饰和风俗,表现了村民的勤劳和质朴,体现了作者的赞赏之情,并没有批判之意。“写出了这里的人们生活艰难,只能用古老的方式祈求神灵的保佑”错误。
故选:B。
(2)本题考查阅读感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一座座的山,一条条的水,前方好像没有道路。经过一座座的山,却在那柳暗花明的地方出现了一座村庄。这句诗既写景,又蕴含了哲理: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
答案:
(1)B
(2)即使人生陷入了困境,可能会绝处逢生。
译文:
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

【点评】诗歌鉴赏“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关键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乙】

齐大饥①,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⑤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节选自《礼记·檀弓》)

【注】①饥:饥荒。②黔敖:齐国富商。③蒙袂(mèi)辑屦(jù):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④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⑤从:跟着,追着。

1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意项是( )(2分)

A.必敬必戒 (戒:谨慎) B.威武不能屈(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C.以待饿者而食之(食:食物) D.黔敖左奉食(奉:同“捧”,端着)

1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以顺为正者 ②以至于斯也 ③往之女家 ④曾子闻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句2分)

(1)得志,与民由之。

(2)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破中有立,孟子首先反驳了景春的观点,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

B.甲文中孟子的观点为人们广泛认同,后代无数仁人志士,都可视为这一观点的践行者。

C.乙文中曾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到了快要饿死的地步,也可以吃“嗟来之食。

D.乙文中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可以证明甲文中“贫贱不能移”的观点。

【分析】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乙】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接受那种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
ABD.正确;
C.错误,“以待饿者而食之”的意思是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食,吃。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①以顺为正者,以,依据,按照。
②以至于斯也,以,连词,以致。
③往之女家,之,到。
④曾子闻之,之,代词,这件事。
由此可见: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故选:D。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句重要词语有:得志,能实现理想;与,和;由,遵从。整句的意思是: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
②句重要词语有:从,跟随;谢,道歉;终,最终。整句的意思是: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错误,由“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可以看出,曾子觉得黔敖道歉之后,是可以去吃的。
故选:C。
答案:
(1)C
(2)D
(3)①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
②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
(4)C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 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三)说明文阅读(6分)

①在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万里海底处,一条柔软的“鱼”在轻轻扑翼。

②这是一条仿生鱼,它源自李国瑞10年前的创意。“那时,我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就读,学校倡导科技创新,我觉得水下机器人大有意思,就在大一暑假琢磨着做了一个仿生鱼维形,能遥控它在水里游动。”李国瑞说。2017年,李国瑞课题组做出了电驱动的水下机器人。

③接下来朝哪个方向研究?深海水压那么高,海洋生物为什么能经受住压力生存?这或许说明在深海环境,软材料比钢铁更具优势。于是,下一步方向有了:开始研发深海软体机器人。“造一条能在马里亚纳海沟游泳的机器鱼!”李国瑞兴致勃勃。

④马里亚纳海沟是已知的海洋最深处,低温、寂静,水压极高。深海机器人必须有高强度的金属耐压容器保护,才能抵抗巨大的压力。在马里亚纳海沟6000—11000米之间,生活着一种狮子鱼,它的骨骼分布在凝胶状柔软的身体中。从狮子鱼身上,李国瑞获得灵感:“要是将单薄的电子元器件离散分布,并嵌入柔软的硅橡胶中,扛住高压,不就能摆脱传统深海机器人必用的抗压外壳了吗?”

⑤深海狮子鱼的“生命之秘”化作了“机器之力”。最后成型的仿生软体智能机器鱼,形似一条深海狮子鱼。它长22厘米,翼展宽度28厘米,大小跟一张A4纸差不多。两个会扑动的侧鳍,与躯体的“肌肉”相连。当机器人电池发出的电信号经过“肌肉”时,这些“肌肉”便会舒张,通过节律性扑翅实现游动。

⑥2019年12月,仿生鱼潜至马里亚纳海沟深处。海试影像记录显示,在马里亚纳海沟10900米的地方,仿生鱼实现了稳定扑翼驱动。2020年8月27日,仿生鱼在南海3224米深处成功游泳。

⑦目前,深海机器人的抗压外壳成本高昂。仿生鱼又轻又灵巧,重量还不到200克,而且成本远低于现有的深海机器人。李国瑞说:“软体机器人有很多特殊优势,对复杂环境、极端环境、恶劣环境造应性都好。”未来或将看到,软体机器人深入有待探索的深海区,在珊瑚礁、水下洞穴中穿行,参与海洋监测、海洋污染清理和预防、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多工作。

——摘选自《让仿生鱼游向万米深海》(《人民日报》2021年3月29日,有删改)

15.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仿生鱼源自李国瑞大学期间的创意,他那时就做了一个能遥控着在水里游动的雏形。

B.李国瑞从生活在马里亚纳海沟的狮子鱼身上获得了研发仿生软体智能机器鱼的灵感。

C.2019年12月和2020年8月,仿生鱼分别在南海深处和马里亚纳海沟成功游泳。

D.未来或将看到,软体机器人深入有待探索的深海区,参与跟海洋有关的诸多工作。

16.与深海机器人相比,仿生鱼具有轻便灵巧、 和 的优势。(2分)

17.指出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分)

【分析】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仿生鱼”。文中详细介绍了仿生鱼的创意、研究、实验、前景。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把握。
ABD.正确;
C.有误,内容与“2019年12月,仿生鱼潜至马里亚纳海沟深处。海试影像记录显示,在马里亚纳海沟10900米的地方,仿生鱼实现了稳定扑翼驱动。2020年8月27日,仿生鱼在南海3224米深处成功游泳”不相符。
故选:C。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说明对象特点的把握。根据第⑦段“目前,深海机器人的抗压外壳成本高昂。仿生鱼又轻又灵巧,重量还不到200克,而且成本远低于现有的深海机器人”得出:轻便灵巧,成本低。根据“软体机器人有很多特殊优势,对复杂环境、极端环境、恶劣环境造应性都好”得出:对复杂环境、极端环境、恶劣环境造应性都好。
(3)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长22厘米,翼展宽度28厘米”分析,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根据“大小跟一张A4纸差不多”分析,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下文“两个会扑动的侧鳍,与躯体的‘肌肉’相连。当机器人电池发出的电信号经过“肌肉”时,这些“肌肉”便会舒张,通过节律性扑翅实现游动”分析,准确地说明了仿生软体智能机器鱼轻便小巧。
答案:
(1)C
(2)成本低 对复杂环境、极端环境、恶劣环境造应性都好
(3)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仿生软体智能机器鱼轻便小巧。

【点评】初中说明文常用说明方法的分类及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③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④作比较:把___和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打比方:将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作引用:引用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从而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四)议论文阅读(6分)

小议“慎独”

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进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已,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礼记·中庸》中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宁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⑤“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⑥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 “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悉的念头萌发, 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⑦“慎独”还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⑧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⑨“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感,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辩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18.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本文从“为什么要‘慎独’”和“ ”两方面论述了“ ”的中心论点。

I9.下面的论据不适合论证“慎独”的一项是( )(2分)

A.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

B.一个中学生骑车上学,却不*小心撞坏了一辆宝马车,车主并不知情,这位中学生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原处等待车主。

C.一个轿夫雨后穿新鞋抬轿,刚开始专拣干处走,生怕湿了新鞋。后来一不小心脚踏泥水,弄脏了新鞋,就再也无论干湿,随便落脚。

D.元代学者许衡外出,天热口渴。道旁有梨树,众人竞相摘吃,只有许衡不为所动。有人说,兵荒马乱,梨树无主,摘吃无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2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③④⑤段,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论述了“慎独”的重要意义。

B.第④段中,为了论证观点,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C.第⑧段举王顺友的例子,论证了“‘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的分论点。

D.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论证严密。

【分析】文章由现实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接着文章③--⑤段段从“慎独”对完善自我的重要性,“慎独”对辨别人品高下的重要性,“慎独”对净化社会的重要性三个方面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论证了“慎独”的必要性;然后文章⑥--⑧段又阐述了怎样才能做到“慎独”,最后总结。

【解答】(1)本题考查本文的论证思路。文章由现实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接着文章③--⑤段段从“慎独”对完善自我的重要性,“慎独”对辨别人品高下的重要性,“慎独”对净化社会的重要性三个方面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论证了“慎独”的必要性;然后文章⑥--⑧段又阐述了怎样才能做到“慎独”,最后总结。据此可知,第一空应该填写:怎样做到“慎独”;第二空可填写中心论点: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2)本题考查论点(观点)与论据的关系。论点(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论据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
ABD.适合。
C.不适合,“轿夫湿鞋”的故事,证明的观点是“慎始”,不是“慎独”。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CD.正确。
B.有误,文章第④段为了论证观点,作者主要运用的是举例论证,不是道理论证的方法。
故选:B。
答案:
(1)怎样做到“慎独”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2)C
(3)B

【点评】常用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五)记叙文阅读(10分)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天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着笑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来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地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转地。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

“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

“女店主啊,你不知道?”

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地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怕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人心牌。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21.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简要概括第一和第三件事。(2分)

① ① →吃糯米团→ ② →送照片

22.小说中,“我”到最后才知道女店主是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其实前文已经多处埋下伏笔,请找出其中的两处。(2分)

23.你觉得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24.有人认为“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更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2分)

【分析】本文写香樟树下有一个杂货铺,杂货铺的女主人是一个美丽端庄并且手很巧的女人。“我”被她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有时会看到她开心知足地把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送来的糯米团当午饭,还会嘱托“我”带黄山风景照给她。直到女主人搬走“我”才知道她是一个瘫痪的女子,下肢瘫痪并不“走运”的她却最喜欢说“真走运”。

【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此题先根据提示找到相关语段,再仿照示例以简短的动宾短语进行概括。第①空,可由开头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的内容概括为:买笔袋。第②空,可由“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我梦到过”概括为:买发卡。
(2)本题考查对伏笔的掌握。伏笔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前文“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着笑招呼客人”“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等语句写她终日坐着和渴望去黄山,这些内容暗示她是位残疾人。可据此作答。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形成对人物命运和形象的把握即可。由“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可知,女店主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的人。由“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可见女店主是一个懂得感恩、善良的人。由“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可见女店主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
(4)本题考查对标题的赏析。本题答案不唯一,关键是要写清理由。可从用象征手法点明题旨的角度来说明以“香樟树下”为题的好处,可从“走运”作为贯穿情节和突出人物性格的角度说明以“一个走运的人”为题的好处。
答案:
(1)①买笔袋 ②买发卡
(2)①第4段中说: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
②第11段中说: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
③第17段中说: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3)①女店主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她下肢瘫痪但从不怨天尤人,对顾客总是报以笑容。
②女店主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她每天穿着得体,头发梳得漂漂亮亮,编织的小东西都是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③女店主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她下肢瘫痪但每天都说“真走运”。
④女店主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的人。她编织各种精巧的小饰物,经营的商铺一尘不染。
(4)示例一:我喜欢“香樟树下”,因为它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同时香樟树象征着身残志坚的女店主,吸引读者。
示例二:我喜欢“一个走运的人”,因为女店主最喜欢说“真走运啊”,作者用它贯穿全文,且点明小说主题,揭示了一个并不走运的人感恩生活、乐观坚强的积极心态。

【点评】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1)从文章中直接找出表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
(2)从他人的相关言行以及人物自身的言行中提炼出体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
(3)联系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进行综合提炼概括。

(六)名著阅读(8分)。

请你根据下面的情景,替小明和小红解答相关问题:

课外阅读时间,同学们纷纷来到班级“图书角”,小明找到了他喜爱的《水浒传》,他的同桌小红则翻阅起《红星照耀中国》。

25.小组看小明读得非常入迷,就想考考小明,她对小明说:你看我对《水浒传》中绰号和人物的搭配,哪个不准确?( )(2 分)

A.豹子头——林冲 B.智多星——吴用

C.及时雨——宋江 D.小李广——杨志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对名著情节的考查,或给出一个人物,要求写出与其相关的情节;或给出一段人物缺失的情节,要求学生指明情节中的人物;或直接给出一个情节,要求学生指明出自哪部名著,并对其中的人物或主旨进行分析。根据平时积累,依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小李广”是花荣的绰号,杨志的绰号是“青面兽”。
故选:D。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6.小明立马就回答了出来,他眼珠一转也考起小红来: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红星照耀中国》客观地报迎不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作者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彭德怀、邓发、林伯渠、徐海东等。

C.斯诺跟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并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D.斯诺还深人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红军战士的生活等做了广泛的调查。

【分析】《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书中作者真实地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内容的把握。
ABD.正确。
C.有误,斯诺并没有跟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他是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的实地采访。
故选:C。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7.语文课代表小华看到他俩讨论热烈,也加入进来,他指着《水浒传》中“拳打镇关西”一节对小明说:鲁智深和李逵在性格上,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但也有不同,你看一下这两段话,觉得鲁智深还有什么性格特点?(2分)

①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注:指金氏父女),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

②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酒家和你懂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小明看了看,回答说: 。

【分析】所谓“情境对话”,就是命题者设置一个语境,要求考生根据提示,为题中虚拟人物代拟话语。这类题型,属于“语言表达得体”这一考点。商场购物、电话交流、探望病人、委婉劝说、辩论反驳、接受采访、补足笑话等,都可纳入考试的范围。

【解答】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根据“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酒家和你懂慢理会”,可以判断鲁达知道郑屠被打死,经过考虑后说他诈死,为自己逃跑赢得充足时间。体现出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答案:
粗中有细

【点评】1、说话要讲究文明和修养,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说话要讲文明,懂礼貌。根据对象的年龄、身份、职业、教养、心态以及长幼、亲疏等,考虑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还应考虑用什么样的言辞、语气、态度来说。说话还要做到因地制宜。如在非正式场合与同学、朋友交谈,应注意自然、亲切;在正式场合,则必须庄重、严肃;在喜庆场合,应多讲些吉利话;在悲痛场合,就不能任意谈笑,言谈举止应与当时的气氛一致。
2、说话要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训练学生能听懂对方所讲的话,领会对方讲话的用意和目的,是讽刺、蔑视,还是赞扬、歌颂,从而取长补短,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3、说话要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努力使对方理解。
4、说话要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要围绕中心话题说,做到观点清楚,有理有据,简洁明了,使听话的人容易接受。在明确话题内涵的基础上,牢牢把握住话题中心,不要偏离这个中心。
5、复述和转述时,说话要力求完整准确,意思明白清楚。给别人带口信,要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力求使对方能听懂你所讲的话,完成带口信的任务。

28.小华对小明竖起大拇指,又对小红说:“斯诺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对‘红色中国’的未来作出了富有远见的预言。这一预言是什么?”(2分)

小红想了想,回答说: 。

他们的讨论吸引了很多同学,大家纷紛参与进来……

【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是实际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解答】答案:
示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作文(50分)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完成作文。

溪水只有不停地流淌才能汇入大海,幼苗只有不停地生长才能参天耸立,鸟儿只有不停地拍打双翅才能邀游天空,人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抵达梦想的前方。

有人说,生活无限精彩,大家要齐心协力,一起向前奔跑。

有人说,每个人面前,都可能会横着一些诸如清贫、疾病、磨难之类的障碍,我们只有不失去向前奔跑的信念,才能勇敢地跨越它们。

有人说,在适合奔跑的时间和空间放弃奔跑,是一种遗憾。

……

请以“青春路上,我与 一起奔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④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为“青春路上,我与_______一起奔跑”。写作此文,我们首先可以从青春的梦想、青春的浪漫、青春的风采、青春的思考、青春的感悟等方面入手来构思。确定写作的方向后,可以紧扣文题,从不同方面取材。比如写“青春路上,我也责任一起奔跑”,可以从懂得关爱他人、学会排遣忧伤、明白奋斗意义等方面来选取典型事件,反映自我的成熟,呈现成熟走进我青春的风采;“青春路上,我与快乐一起奔跑”,可从拥有朋友幸福无比、师长呵护幸福无比、亲友支持幸福无比等角度来选取典型事例,生动表现青春的精彩;“青春路上,我与奋斗一起奔跑”,可写自我努力打拼,追求理想,迎难而上的青春历程等等。写此文可通过小标题、排比段、镜头剪辑等方式,串缀起三至四个画面,也可用逐层深入,曲折生动展现出青春历程中心灵成熟、认识提升的过程。还可以用日记和书信来展开情节;可用问答对话法来布局等。

【解答】青春路上,我与勇气一起奔跑 青春,是早晨升起的朝霞中最绚丽的一色,是茫茫大海中最闪亮的一滴,是满山青草中最具生机的一簇。
  孩子是终究要离开笼子的鸟儿,父母和家庭,都只是孩子暂时的避风港,要远征的船,始终是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无法避免的。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自己去面对,孩子的一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
  我的青春我做主,爸爸妈妈,请舍去你们的溺爱,让你们的孩子在挫折的道路中闯荡吧!作为90后的少年,时代给予我们太多的机会,让我们勇敢地卸下包袱,着一身轻装奋力前行,尽管道路充满荆棘、充满沟壑、充满暗夜,但我们不怕,青春的力量能化解一切困难,青春的力量能迎接各种挑战。
  虽然在这个大环境里,我们没有理由说不,尽管课业负担,太重,太重,太重……
  看不完的,是书。
  听不完的,是唠叨。
  怕不完的,是成绩单。
  做不完的,是各科作业。
  即使是这样,青春也要怀着积极的态度去迎接考试的选拔,毕竟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考试只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
  我的青春里有勇气,在生活中,我们要创新,要多变,张扬自己的个性,让生活之水沸腾。我们要规范,要稳定,要内敛自己的浮躁,在坎坷面前心如止水。在青春中,用内敛和张扬来表达我们的爱,一滴水也足以让大海翻滚,一棵草也会让青山黯然。别忘了张扬,也别忘了内敛,青春的道路中不会一帆风顺,既然选择了青春由自己做主,就必须有非凡的思辨能力,把一切都放在脚下。
  青春路上,我与勇气一起奔跑。我的路,既然选择了,便会一直延伸,没有终点。

【点评】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情感也非常细腻。其优点主要体现在:首先,作者在文章开头就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将读者带入到青春的世界。其次,主体部分语言典雅飘逸、绮丽精工。最后,构思大胆新颖,描写生动形象。从整体上来看,是一篇不错的抒情散文。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