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一个个汉字当作一个个人来看待,我们会发现汉字是可触摸、可感受、有情感的。这一期,我们交流一下汉字的“生老病死”与“结婚繁衍”。下一期《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概述二)》将于6月2日发布。(欢迎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上古时代,华夏先民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生存条件艰难,思想简单淳朴。他们为了满足当时生产生活的需要,“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过观察自身与自然,在简单绘画与刻划的基础上,在一定区域内约定俗成,创造了原始汉字。在这些基础汉字创造后,为了让汉字满足各时代生产生活及交流的需求,自然无意识的将人类“生老病死”与“结婚繁衍”等思想投影到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我想,这就是汉字与华夏民族的“血脉相连”。俗话说的“字如其人”,也许就是这一现象的间接反应。不过,现在“字如其人”是指透过一个人写的字,就可以初略感受到他的内在素养,以此激励人们多多练字,个个能写一手好字。
01 汉字的“生”
这里说的汉字的“生”是指原始基础汉字的产生。在第一期《汉字起源》有比较详细的交流。这里就简单例举几个汉字,说明汉字是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的。
如“人”、“女”、“目”、“臣”、“自”、“木”、“本”、“朱”、“末”、“寸”。
我简单谈谈这几个字。
人:甲骨文像一个跪在地上的人的侧面。属于象形字。
女:甲骨文像一个妇女跪在地上,双手交叉放在右前方。属于象形字。
目:甲骨文像一只大大的右眼。属于象形字。
臣:甲骨文像一只竖着的眼睛。属于象形字。
自:甲骨文像一只鼻子。属于象形字。
木:甲骨文像一棵掉光叶子的树。属于象形字。
以上六个汉字,宛如六幅精美的简笔画,见字便知义,这就是象形字最大的特点。后期将在“趣味汉字”中对以上象形字进行详细交流。
本:甲骨文在一棵树(即“木”字)的根部添加一个指示符号,表示“树根”。属于指事字。
朱:甲骨文在一棵树(即“木”字)的树干部分添加一个指示符号,表示“树干”(也就是“株”的本字)。属于指事字。还有一个说法,“朱”在树干部分加指示符号,是指树干中心的颜色(即红色),所以“朱”表红色的意思。
末:甲骨文在一棵树的树梢部分添加一个指示符号,表示“树梢”(也就是树的末尾)。属于指事字。
“本”、“朱”、“末”三字的详细介绍,后期将在“趣味汉字”中进行交流。
寸:甲骨文在一只手的手腕处添加一个指示符号,表示“寸口”。属于指事字。
02 汉字的“结婚”
原始基础汉字主要来源于图画的象形字和图画与刻划相结合的指事字。这样的产生方式,带来的局限就是原始汉字数量有限,而且表达的字义是直观和简单的,这并不能满足生产生活和交流的需要。怎么克服这个难题?先民们自然的想到了自己的繁衍生息,于是在已有汉字的基础上,通过组合的方式,创造新的汉字,表达新的字义,这就是汉字的“结婚”。这种方式产生的新字一般属于会意字。
如“析”、“及”、“男”、“步”、“妇”、“秉”、“劣”、“耷”、“岩”、“昶”。
下面我简单谈谈这几个字。
序号1:“析”,从“木”、从“斤”(斤甲骨文像一把石斧),组合在一起表示“用斧头劈开木头,详细查看”,所以有分析一词。
序号2:“及”,从“人”、从“手”,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伸手还能抓住前面那个人”,表示还“来得及”、还“赶得上”。
序号3:“男”,从“田、从“力”(力为古代的一种农具,相当于现代的耒( lěi),耒的形状如下图,后借用为表力量的“力”),组合在一起表示“在田里用耒从事劳作的人”,上古时代从事这项体力劳作的一般都是男人,所以“男”字便表示男性。
耒的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