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成都日新增病例超过700例,11月以来累计报告本土病例4000多例。新增多、传播快,疫情形势严峻。流调人员在调查中发现,在新增病例中,多名感染者都是因为在公共场所未规范戴口罩,同确诊病例近距离接触而感染。
流行病学专家表示,当前疫情形势下,戴口罩依旧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护方式,请市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规范佩戴口罩,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为什么要戴口罩?
流调人员在近几年对上千名确诊病例的调查中发现,他们的感染地可能是餐厅、酒吧、农贸市场、电梯、工厂、茶楼等地,但极少有确诊病例在地铁、公交等相对封闭空间内被感染。在追溯原因时发现,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始终严格执行戴口罩、查验核酸等防疫要求,虽然大量乘客处于密闭、拥挤的环境内,但由于各自均规范佩戴口罩,因此未造成病毒传播。
据了解,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戴口罩不仅可以降低飞沫量,也可以防止自己无意中接触或吸入他人的飞沫,从而有效地遏制病毒的感染、传播与扩散。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明确,在相对密封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公众要提高防范意识,严格遵照戴口罩的防疫要求。今年4月,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型冠状病毒监测系统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鹏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气溶胶直径小于100微米,传播距离达1米以上,可被直接吸入肺部。新冠肺炎原发病毒主要感染部位是肺部,患者通过剧烈咳嗽产生飞沫或气溶胶,病毒附着在微小颗粒物表面造成传播。对公众来讲,防范飞沫与气溶胶传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佩戴口罩,尤其是在封闭的环境内。
怎样科学佩戴口罩?
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携带者与接触方都未戴口罩,传染率90%;新冠病毒携带者未戴口罩、对方戴口罩,传染率30%;新冠病毒携带者戴口罩、对方未戴口罩,传染率5%;新冠病毒携带者与对方均戴口罩,传染率1.5%;双方都戴口罩,距离保持1.8米以上,传染率接近0%。由此可以看出,口罩虽小,但在疫情防控中却起着重要作用。
即使已经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接种加强针的情况下,也需要在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佩戴口罩。普通公众在以下情形时需要佩戴口罩:
1.处于商场、超市、电影院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时;
2.乘坐厢式电梯和公共交通工具时;
3.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
4.在医院就诊、陪护、健康检查时;
5.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时;
6.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
同时,建议公众选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的口罩,并遵循以下注意事项:
1.正确佩戴口罩,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2.口罩出现污渍、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3.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在医院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
4.戴口罩期间如出现憋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口罩;
5.外出要携带备用口罩,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干净的存放袋中,避免挤压变形,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处理或者放置在废弃口罩收集桶中;
6.建议家庭存留少量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备用。
新闻链接
广东深圳:未戴口罩路边相遇,导致交叉感染
深圳发布消息,国庆期间,深圳一名市民前往外地旅游,返深后于10月9日确诊,此为病例A。流调显示,10月8日18时,病例A与病例B在福田区的路边相遇,二人均未戴口罩,导致交叉感染。10月10日,病例B确诊。目前病例A引发的后续关联感染个案已超过20例。
广东韶关:一感染者未佩戴口罩至公共场合致社会面传播
10月9日,据广东省韶关市疾控中心消息,一病例于9月30日从外地返回韶关后,不佩戴口罩步行至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传染了路过的数名市民,让其携带的变异毒株BF.7在韶关市社会面造成重大传播风险。
江西南昌:一感染者未戴口罩致16名密接人员感染
7月15日,南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22场新闻发布会介绍,7月14日0时至24时,南昌市新增报告9例阳性感染者,均在集中隔离点检出。一阳性感染者因出入各类场所不戴口罩,直接造成16名密接人员感染。
广东广州:未戴口罩进入卫生间14秒完成病毒传播
6月,广州市在对其中一起四代重点病例接触追溯过程中发现,黄某与鲁某在同一餐厅用餐,两人分别进入卫生间,因为双方均未佩戴口罩,在无接触肢体情况下仅14秒就完成了病毒传播。
湖南长沙:一病例因没戴口罩距离0.5米被感染
3月21日,湖南长沙1人因与确诊病例在户外公共场所有过短暂时空交集,当时二人均未佩戴口罩,相向而行、擦肩而过,相隔0.5米左右,从而导致感染。
陕西西安:没戴口罩,被感染者一口痰感染
3月10日,西安市报告1例确诊病例,因没有佩戴口罩,碰巧从另一名正处于发病期的感染者吐的一口痰旁经过,导致了感染。
转自:成都发布
来源: 四川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