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驰人生》的故事,就是主角张弛的故事,从“崛起”到“坠落”,从“复出”到“巅峰”,再从巅峰走到陨落,这就是《飞驰人生》的整个剧情。
依照时间轴线,我们将《飞驰人生》分成四个阶段。
少年的张弛,遇见毕生挚爱
人第一次见到的新鲜事物,往往会深深地影响到人的一生,20多年前,还是少年的张弛,在电视机里第一次看到了:拉力赛。
从此以后,赛车,成了张弛年少时心灵中挥之不去的梦想,并成了他前行的动力。
青年的张弛,已至人生巅峰
天赋 努力的使然,让张弛在27-32岁这五年岁月里,斩获了五个“巴音布鲁克之王”,他是那个时代,绝对的王者,独一无二,笑傲江湖。
但32岁那年,一场不合法的私下车赛,让一切回到了原点,甚至要比以往更加不堪。
中年的张弛,尝尽酸甜苦辣
32-37,又是五年。这五年,他没有风光,没有荣誉,有的只是普通的人生,嘈杂,但也充实。
当时间走到张弛37岁这一年,他带着儿子,再次站在了舞台之上。他对所有人说,他要把失去的一切都给赢回来。
电影的剧情,也正是从这里正式拉开。
想要重返巴音布鲁克的赛场,张弛需要完成两件事:(1)考取驾照;(2)拥有赛车技术。
这两件事实现的过程,占据电影过半的时长,也是整部电影负责“喜剧效果”最重要的部分。
离去的张弛,一切只为赢下
巴音布鲁克,四千米的海拔,那里有着悬崖、峭壁、森林、雪山。
五年时间,一路艰辛,损失了赛车,损失了领航员,但路已在脚下,他不得不发。
令旗一挥,如箭穿出,张弛阔别了五年,终于又回到了这条赛道之上。
赛车的缺憾,让他每公里落下0.8秒,100公里的里程,他出发即落后80秒。
张弛缺席的这五年,那里的王者是另一个人,“完善的后勤保障”、“先进的赛车技术”、“超一流的装备体系”,他的名字叫做:林臻东。
这是一场几乎无法取胜的比赛。
如果说整部《飞驰人生》都是在极尽所能地让我们欢笑,那最后的这一段就是最大的悲情,让我们再也笑不出来。
如果说张弛的前半生多少显得有些虚妄、不真实,那最后的结局就是回到现实,让我们知道梦想终究大不过事实。
这也是整部电影,最值得深度剖析的地方。
张弛,在电影里,他可以所向披靡,他可以用娴熟的技巧,拉回那80秒的差距,但是想赢,并不那么容易。
于是终点冲刺的那一刻,想赢,就不能提前松油门,踩下虽坏却还有些用处的刹车。对张弛来说,这道选择题的答案,只有两个:输则生,赢则死。
韩寒用锐化的处理方式,将张弛冲出天际的赛车,定格在空中。
直落悬崖,生死相隔?还是坠入大海,重返巅峰?韩寒说:巴音布鲁克没有海。
张弛死了,他的死,让整部电影烙下了悲情的色彩,但他的死,却又让所有的一切变得真实。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的奇迹。
有的只是:奉献一切,才有机会拥有一切,这也是所有的人生游戏里,共同遵循的道理。
《飞驰人生》是韩寒的第三部个人执导作品,从电影风格到剧情内核,都有着浓烈的韩寒式标签。韩寒年少成名,以《杯中窥人》一战功成。至此以后的韩寒,人生犹如开了挂,“出书”、“退学”、“赛车”、“导演”。
如果人生简单地以年龄来做区分,25岁以前的韩寒,游走在文字之间,25-30岁的韩寒,游走在赛车中间,30岁以后的韩寒,则爱上了导演这个行当。
文字是韩寒崛起,挣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工具,导演则是他写下的另一种形式的文字,但打心底的,他最深爱的是:车,这是韩寒一直毫不避讳,并不断强调的事。
赛车,是韩寒一直在做的梦,《飞驰人生》是韩寒一种未了的心愿,而张弛则是另一个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