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隔离险、新冠确诊险、疫苗保险……近年来,新冠肺炎相关保险产品受到广泛关注,一度成为互联网保险市场的热门产品。
不过,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新冠保险也面临新的变化。继新冠隔离险后,近日,多家保险公司对包含新冠确诊责任的保险产品进行了下架。目前新冠保险情况如何?未来还能否通过保险产品获得相关保障?
多款产品下架
从疫情初期拓展产品保险责任,将保障范围覆盖至新冠肺炎感染风险,到陆续推出新冠隔离险、新冠确诊险、疫苗保险等创新产品……近年来,新冠肺炎相关保险产品受到广泛关注。
“几十元保费就可以获得每天数百元的隔离补贴,一旦确诊新冠肺炎,还能获得确诊津贴。”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很多消费者担心自己“中招”,想通过购买新冠保险产品以防万一。以新冠隔离险为例,凭借投保便捷和保费低廉的优势,一度成为互联网保险市场的热门产品,受到很多经常出行的消费者的“青睐”。
不过,目前这样的情况正在面临改变。随着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疫情防控政策迎来调整。面对逐渐增大的赔付压力,近日,多家保险公司对原有的新冠保险产品进行调整,对包含新冠确诊责任的保险产品采取了下架处理。
记者查询发现,截至目前,多个互联网平台中,“确诊即可申请赔付”的新冠险产品,已下架或显示“不支持购买”。
在分析人士看来,此次新冠保险产品的集中下架,与防疫政策的调整有关。由于解封后不需要隔离,此前的隔离津贴等险种失去了意义;而由于疫苗的成熟和非强制性的接种,疫苗接种异常保障的需求也会减少。
可保障重症等风险
总体来看,随着这一轮新冠保险产品的集中下架,目前仍能正常购买的新冠保险产品数量锐减,且理赔触发门槛也更为谨慎。
以支付宝平台销售的“疫安心·防疫保(含新冠)”为例,该产品1年期保费为29元,保障范围包括新冠重症/危重症住院津贴10万元,以及传染病(含新冠)住院(含方舱)津贴100元/天,不保障无症状感染者。
其中,住院津贴仅保障被保险人因确诊合同约定的传染病,并在公司认可的医院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传染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情况。
业内人士指出,保障新冠病毒导致的重症、危重症和死亡导致的风险依然具有保险的意义。从防疫常态化看,疫情相关的风险还会持续存在一段时间,未来疫情险的开发设计,其承保风险将降低投机性、提升可保性。
目前,多地监管部门要求辖区内保险公司加快设计相关保险,保障新冠病毒带来的健康风险。12月9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支持复工复产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加快设计开发价格普惠、适宜人群广泛的新冠病毒传染病相关责任险种,保障新冠病毒导致的重症、危重症和死亡风险。
随后,“北京普惠健康保”向2023年度参保人赠送新冠病毒保障责任,根据保障方案,在保障期内确诊为新冠病毒传染病重型或危重型的,一次性给付保险金2万元。
与此同时,部分保险公司也陆续将保险责任扩展至新冠重症和危重症。近日,中国平安宣布,平安寿险针对目前已上市的85款长期疾病保险扩展新冠肺炎相关责任,有效期延长至2023年2月28日。
如投保人在扩展责任有效期内,经医院确诊初次发生新冠肺炎且临床分型为重型或危重型,公司将按保险合同中疾病保险基本保额的20%额外给付保险金(累计上限50万元),原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不变。
明确保障责任和范围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众健康意识与风险意识显著提升。在分析人士看来,大规模传染病的突发有助于催生社会大众的健康风险管理意识,激发对人身险尤其是保障型保险的需求。
那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风险,当前是否还有必要配置相关保险产品?对此,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未来是否需要购买新冠肺炎保险应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选购相关产品时,应仔细阅读保险条款,明确保障责任和范围,尤其是疾病定义、确诊定义、检测定义、适用范围等内容,认真判断是否符合个人实际需求,按需投保。
此外,可以结合自身的支付能力或者需要,通过购买医疗险保障更大疾病范围的医疗费用支出,或者通过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或者寿险等产品,保障罹患重疾或者身故后的大额支出和家庭收入损失等。
另一方面,对于得过新冠肺炎的消费者而言,在购买保险产品时是否会受到限制?对此,相关人士指出,需要结合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具体症状和想投保险种的健康告知、核保规则等来看能否投保。
以百万医疗险为例,一般情况下,只要已痊愈满3个月或半年,无呼吸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均有可能标体通过。除智能核保外,也可提供就诊资料和复诊复查资料进行人工核保。
本文源自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