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认为,任何事情都不能太过分,差不多就可以了。
就拿改灯这件事儿来说,很多人曾经都跟我炫耀过他们的大灯有多亮,晚上一开灯一条街都是亮的,他们对车辆灯光好坏的评判标准只有一个:务必要求闪的对面睁不开眼睛。
我在想,何必要这样呢?
除了一些真的价格特别低,企业在大灯上过度压缩成本的车型之外,目前大多数价格上了8万以上的家用车,大灯照明亮度都能够满足夜间出行需求。
透镜、LED灯组几乎已经成了普通家用车的标配。
即便是这样,依然有人买到车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改车灯,改的更亮一些,灯光位置更高一些,改大灯的成本动辄就要上千。
的确更亮的大灯夜间开车效果更好,一个是照的更远,另一个就是照的更亮。
但每一个人都只是道路安全的参与者,你的对面一定会有人开车过来,安全从来都是相对的,照顾到自己的灯光路权,却抢夺走对面的视线,必然也会降低自己的安全系数。
因为你不知道对面的车主是否还能看清楚道路,是否会直接冲着你过来。给对方也留出一定的视野才最重要。
很多人为了追求更亮的色温,要求6000k甚至更高的色温。
6000k已经能让对面刺眼,的确视觉刺激感更强,但同样反射效果很差,天气好的夜晚还尚可,但如果下雨、下雪、雾霾晚上的照明效果就非常差。
所以说很多车型的雾灯都是黄色灯光,一方面的确黄色灯光成本低,但从雾灯的定位上来说,就应该使用黄色灯光,这样在本身能见度较低的环境中能够有较强的穿透力。
如果连雾灯也用成了白色高亮度灯光,那么雾灯的作用就大打折扣。
灯光系统应该分情况设计,目前新车已经进行功能区划分,比如说有常亮的日间行车灯, 能够在白天提醒对面来车,远近光都有透镜,灯光的聚焦同时亮度较高,不需要太高的功率就能使用。
此外,雾灯大多是黄色灯光,保证在恶劣天气下使用,穿透力强能够弥补远近光灯反射弱的问题。
一部分企业的确会追求灯光上的效果,但大多数企业本身的设计也都是有度的,不会设计出太亮的灯光,主要是考虑到了对方来车的开车需求,如果太亮必然会影响对面视野,进而影响到自身的行车安全。
经验丰富,有安全意识的老司机往往会选择亮度合理的大灯,保证聚光性以及一定的亮度,同时会保留黄色雾灯,并且在行车时注意远近光灯的使用。
在无路灯的情况下使用远光灯照明更远路面给紧急避险留足距离,在有对向来车的时候选择近光灯保护对方也保护自己。
退一步来说,如果对面也是亮度极高的远光灯,自身的驾驶安全系数一样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