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指出,在10至14岁的印度女性中,平均有2.6%的女性15岁前已经结婚。在15至19岁的女性中,有23.9%的女性已经结婚。主导这项研究的相关学者指出,研究结果显示,约有26%的未成年女性在她们尚未发育成熟之前就被迫结婚。
"空文"法规遭遇童婚危机而作为童婚现象普遍存在的印度为改善这一陋俗,政府并未置之不理,早在1929年印度就通过了禁止童婚的法律,相应的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印度政府就已明文规定"女子必须年满16岁,而男子应满18岁才被允许结婚。"
在1978年10月将婚姻法更改为"女性结婚年龄需满足18岁,男性21岁",否则将会被"罚款一千卢比或处以三个月监禁"的惩罚,但是这项举措如同"纸上谈兵"般未能发挥其真正的效力,最终成为一张"废纸"。
规定不能准确下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童婚"对印度人民而言,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似乎随着代代流通的血缘被输入到他们体内,成为他们身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童婚"在印度人民看来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这种毒害的观念不仅仅存在于一些贫困地区百姓的头脑中,同样在一些上流社会中也可以见到,例如在1981年5月17日,拉贾斯坦邦矿务部长纳纳拉尔就为其8岁和12岁的女儿举行了婚礼,其他相关部长还应邀参加了这次婚礼。
由此可见,一些传统陋习所带来的影响之广泛是很难用一份形同虚设的规定消除的,加之印度现有的13亿的庞大人口,这项举措更是难以准确下达,以致于石沉大海。
再者,印度各邦的高度自治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政府颁布的法令准确有效地实行。
本着"天高皇帝远"的弊端,政府管理过松会造成无法明确将政令传送到当地各家各户的百姓耳中,甚至被当地官员隐瞒或恶意篡改的隐患产生,而管理过紧则极易导致当地居民出现暴动,更是得不偿失,因此对于印度政府来说,祛除童婚这项陋俗变得举步维艰。
印度童婚下的隐患 混乱的社会现状当童婚多次被搬到台面上使更多的人了解,在这类频出的事件中,我们不仅仅是坐在影院观看影片的旁观者,更要看到童婚背后的产生的影响,因为童婚离我们并不遥远。
童婚带来的危害不单单是侵害了女性的平等权、生命权和自由权等,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诸如租婚、冥婚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的出现加剧了各种性犯罪案件的发生,致使女性时刻处于遭到侵犯与*扰的危机之中。
据统计,印度男性数量比女性多出4000万左右,男女比例的严重不对等同时也加剧了童婚、租婚等事件的频发,为社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再者,童婚现象也凸显了社会问题。印度婚姻法修改进展缓慢的背后折射的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既是经济发展与传统社会文化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同时也是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信息不透明造成的危机。据报道,印度部分女性进行童婚的原因是"缓解家庭经济"。
在我国看来十分违背伦理道德的童婚事件,对印度来说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对比医疗问题、土地问题、种族问题、教育问题和人口失工失业等问题,童婚看来像是小巫见大巫般不足挂齿。
而如何打破这一怪圈,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提高女性的教育和文化程度,政府要能够保证男女接受到同样的义务教育,保障她们的受教育权,其次,在保证她们接受教育的基础上提供合适的岗位并创造一定的价值。
在印度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出台了一项现金激励政策:政策指出女婴一出生,政府将会在其账户里发放5000卢比的奖励金(折合约1000元的人民币),但得到这笔奖励的前提是她能顺利完成学业、并且做到18岁后才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