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原因大致有二:心理和修养。
一、心理
这些人大多自卑、怯懦,缺乏安全感。对外人很礼貌是担心自己得罪别人,害怕和别人发生冲突。这样的礼貌其实是内心对安全的需要,是胆小怕事的表现。由于在外步步小心,时时在意,四处赔笑脸,心中必然有所郁结。由于自卑怯弱,在外,心中的郁结不得“通其通”,只有发泄在家中。家中发泄相对安全,对父母发泄是最安全的。因为他们很清楚,无论怎样对父母发脾气,父母都不会真正记恨。于是,双重人格就这样产生了。我有个长辈就是这样的人。她和村里所有人说话都轻声细雨,满面春风,但是对母亲却常常冷如冰霜,甚至恶语相向。我开始很奇怪,后来慢慢发现,她是非常怯懦的人,很怕和村里人发生冲突。她的礼貌其实是装出来的,是自我保护机制。根据弗洛伊德心理能量守恒原理,她在外压抑掉的不满、气愤必须释放出来,其身心才会健康。她不敢在外人面前释放,只能在自己最亲爱的母亲那释放了。于是母亲成了她的出气筒。
其实,很多未成年也会有这样的双重人格。在学校乖巧无比,在家刁蛮胡闹。这些孩子内心很清楚,只有乖巧听话,老师喜欢,他(她)才不会被人欺负。在学校对自己的压抑须要释放,才能心理平衡,于是回到家中就为所欲为,任性刁蛮。
因此,这类人对外人的礼貌不是真正的礼貌,而是自卑怯懦缺乏安全感的人的自我保护机制。对父母总发脾气也不是不爱父母,而是把父母当成了情绪发泄的“通其道”。
二、修养
这些自卑怯懦缺乏安全感的人还缺乏修养,修养不够也造成了他们的双重人格。
孔子说,君子无忧无惧。只要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坦坦荡荡,何来怯弱自卑,何来不安全感?
如何才能走出自卑怯懦?靠修炼自已,靠君子修养的慢慢养成。这可以通过读书来修炼,也可以通过生活来修炼。
君子修养养成之日,自卑变自信,怯懦变勇敢。那时对任何人都会表现出真正的礼貌。双重人格一去不返。
对外人礼貌,对父母不逊是普遍现象,是一种不健全的心理和修养造就的双重人格。这种现象须要重视,这类人须要关怀和帮助。
对待父母最高境界即为"色难",特别是已耄耋之年的父母,他们耳背了眼花了手脚不听使唤了,这个时候才是真正考验子女之时。能真正做到"色难"才实属孝子孝女,对父母好言好语好脸色就是最大的孝顺。
对亲近的父母经常发脾气的人大抵在事业上也不会太成功,孝顺父母就是在养好自己的风水。
他(她)一种应该是:从小缺乏父母之爱以至心存怨愤,一有机会就要发泄出来,这是需要父母静下来与已成年的子女畅聊一番,解开孩子心中的锁,"解铃还需系铃人"父母对子女幼小时欠下的情感债也要坦于承认,这类人的心结打开了必定会是孝顺父母的。
另外常常无端向父母发火的就是在外像只绵羊,在内像只老虎的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窝里恨",这大抵是小时候缺少巴掌的人,幼时父母无所顾忌的溺爱使他们分不清事物好与坏,是与非,对父母习惯性发火,在他看来也无所谓,因为从小就如此父母也无责备。这就是"杖棍之下出孝子"的来由,但这"杖棍"一定是有错必究,无错不能乱使棒棍,做父母也需要不断学习才能尽量合格。
我们都乃一界凡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在年少轻狂时对父母发过脾气使过性子,随着年龄变大经历增长,到了中年大多数人会更对父母更加珍爱。自己做了父母便会体会到养育子女的不易,工作之辛劳,社会人性之复杂。在年老的父母面前会放下所有伪装,卸下包袱聊聊家常,扯扯小时候左邻右舍趣闻,这就是所谓天伦之乐。
新的一年到来预示父母又老了一岁,他们无论怎样都是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走一遭的人,是我们最为亲近的人,克制脾气好好同他们讲话,一遍听不到就讲两遍,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父母在、家在人生还有归途,真正做到对父母"色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