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国家有着很多关于结婚的习俗,这些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到现在人们都还非常注重这些习俗。毕竟结婚是一件大事。那今天就来分享下关于各地结婚的一些风俗人情。
东北结婚风俗
1.东北接亲的时候需要带上离娘肉2条、鱼2条、大葱4颗、粉条4把,都是东北的常见食物。
2.来到新娘家,新郎需要给父母敬茶。在离开的时候,需要将除去离娘肉以外的接亲彩礼带走一半。
3.在东北布置新房的时候,新房必须有一个挂钟。这个挂钟一般是由新娘的弟弟或者是其他晚辈完成,新郎需要给一些红包。
4.在东北结婚完的第三天要回门,回门也就是新人一起回娘家,这时候切记不能空手去,一定要带礼物,这是最基本的礼貌。还有衣着一定要整洁,因为回门的时候,还有一个回门宴,主要邀请的是女方家的亲戚。
5.在东北结婚,除了男方需要准备外,女方还需要,比如需要准备红色包袱,女方父母会给自己的女儿用红色的喜布保四个包袱,包袱里面装上女儿平时到婆家需要穿的衣服,每个包袱里面都要放上一团白线、一团红线、一盒火柴还有压包的钱。希望女儿今后的生活可以穿好并过的红红火火。
6.除了红色包袱外,还需要准备红色聚宝盆,里面装上六斤六两或者八斤八两贴着硬币的橘子,每一个橘子都像一个个金元宝一样,所以称之为聚宝盆,希望自己的女儿今后富富贵贵。
7.准备灯泡,等到了新郎家,有新娘的弟弟将灯点亮,之后保证灯在新房里点亮3天不能够熄灭,代表长长久久、长命百岁。
河南结婚风俗
1、在河南地区,嫂子给将嫁的妹妹梳头,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梳成髻,即媳妇头,意味着妹妹将成为人家的媳妇。一是还按闺女的发式梳,即梳长辫子,意即妹妹是待出阁的闺女,等到婆家后,再由婆家嫂子或者婶子大娘挽成髻。给姑娘梳头时有歌。在豫北长坦县,其歌词为:"前拢七,后拢八,婆家娘家一齐发。婆家发了二顷半,娘家发了二顷八,走到半路发庄嫁。"
2、结婚的前几天两家人要在一起商量婚礼的细节。
3、婚礼当天新郎要在婚礼当天的早上去接新娘,越早福气越多。
4、新娘有弟弟或者侄子"把轿门",男方家要准备足够的红包给把轿门的,要是把轿门的不放行,新娘是不会"下轿"的。这个"把轿门的"还拿着新娘陪嫁的柜子箱子等的钥匙,一串钥匙要给一个红包。
5、新娘进去新郎家之后,开始拜天地高堂、对拜等,完了之后司仪会主持新娘"改口"就是喊"爸、妈"新郎家长要给"改口费"
6、入洞房,大家回避,新娘换衣服之后,新郎的妹妹或者侄女端一脸盆水给新娘,新娘可洗手示意,然后给妹妹或者侄女红包。
7、然后大家闹玩一番,基本都是拉着新郎打油,给新郎新娘伴娘伴郎脸上涂抹煤黑,这些人要机灵闪躲,要不弄到衣服上很让人心疼的。
河南婚礼酒席有三八场,分别是八个热菜、凉菜、汤。
八八四,貌似减少4个汤或者凉菜。
八碗四,最薄的席了,八个热菜,4个凉菜。
结婚当天算起,第三天女婿要回门,就是回到新娘的娘家在摆桌请客。
浙江结婚习俗
1.浙江民间婚礼,基本上沿袭南宋婚礼的习俗遗风。旧时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极浓,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请媒婆说合,叫做穿婚,男女方问卜得吉、定帖后,男家择日备礼邀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如女方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两匹,谓之压惊。
2.正式结婚前的一种仪式,古称缔姻,又称传红。订婚这天,两家都挂灯结彩,燃点红烛,邀请亲友吃订婚酒。
3.订婚后,男家要行聘,古称纳征,现在俗称聘礼、财礼,根据男家情况,以送金银绸缎为主,女家受聘,亦必有答礼,称为回盘。
4.结婚日期确定前一日要发奁,俗称发嫁妆。旧时,富裕大户嫁妆甚厚,嫁妆先在家中布置陈列,何桌在先,何物在后,都有一定的格式。到了男家必须照样陈列最前面的嫁妆,必为子孙桶,桶内盛有红蛋、喜果各一包,女家嫁妆无论如何丰富齐全,唯眠床必须男家准备,女方家长必须在棉被内放一些花生,以讨生儿育女、化生的吉利。
5.婚礼的正日,俗称拜堂。早一日下午,花轿抬至男家大厅,晚间,百烛齐燃,灯火辉煌,称为亮轿。女方早一日亦要备席请新娘,称为辞家宴,俗称别亲酒古俗,婚礼系昏礼,须晚间举行,杭俗大都在日间,拜堂之日,以巳午未三时为多。花轿从男家出发,到女家后停在厅上,新娘由喜娘伴随着遍辞父母和家属亲戚,然后,由一人执红烛,一人执红灯笼,引上花轿,花轿由四人杠抬,官宦人家还可以鸣锣喝道,这也是浙江女子出嫁的特殊风俗,相传系南宋康王赵构为感谢宁波女子救命之恩而特地封赠的半副銮驾。
6.即新亲上门,就是女方亲属上男方去,旧时都要在结婚第三天举行,现在男方习惯第二天就邀请女方父母及兄弟姐妹上门,旧时还有吃三道茶等礼节,现在吃一餐新亲上门酒,婚后三天,新郎偕新娘一同回娘家,拜见岳父岳母,俗称回郎。旧时,新娘回娘家,多则住一月,少则七天,再由新郎接回家。
小结:浙江地区的婚礼,一般都是从说媒开始的。之后就是开始有一些订婚仪式,然后就是聘礼,之后就是迎娶还有三朝回门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