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结婚男方都怎么个习俗,东北结婚习俗男方女方各出什么

首页 > 情感 > 作者:YD1662023-04-19 15:24:56

东北结婚男方都怎么个习俗,东北结婚习俗男方女方各出什么(1)

作者富察宝仁 吉林家谱

满族婚嫁俚俗

大东北山高林密、峻岭逶迤,珍禽异兽出没于大窝集(森林),给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神秘。这里满族的婚事也很是奇特,有的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有的则是明抢、暗偷,“ 行歌于途”“转房”“续接”等婚俗,均让中原人士不可理喻,而瞠目结舌。婚姻嫁娶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民族繁衍壮大的大事。满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积累和传承了许多独特的婚礼风俗。这些风俗有着浓重的民族凝聚力,有着深厚的人文价值和历史价值。

有清以来,满族人在汉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谈婚论嫁的习俗日渐繁琐和正统,虽然仍保留着许多北方马上民族的传统习俗,但逐渐在向封建正统的婚嫁礼仪靠拢。早年,满族人的婚姻习俗是,在婚事定妥之后,男青年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携带礼物、马匹、酒肴等礼物先去女家“拜门”。进门后众男女分开排坐,在用金银或木制酒杯喝完隆重的“进门酒”后,吃“大软脂”“ 小软脂”、蜜糕及黏饽饽、萨其玛等糕点,喝奶茶或白水称为“茶食”。

茶食礼毕之后,女方家里人无论年龄大小均盘坐在炕上,女婿及同来之人皆须礼拜。此俗乃传承于金女真人时期,称之为“男下女”之俗。礼罢,女婿一行人等将携带来的众多马匹展示一下,请女家父母挑选。女家则选两三匹马意思意思。有的女家则毫不客气,连女婿骑的马匹也要留下充数。女家之回赠,则是一匹马及送还一件衣服作回礼。这一“送马还衣”的聘礼风俗,充分说明了满族人作为北方马上民族,对马的重视程度和当年来自中原地区的布衣绸缎的贵重。

婚礼谈成之后,有的地方女婿须在女家劳作三年,以作为娶走人家女儿的补偿,三年之后方可带着自己的媳妇回家。这种男到女家做三年劳役的风俗,到清时已逐渐不存在了。如果女家只有女儿,在双方认可的情况下女婿可以到女家落户安家,称为“入赘”,俗称“倒插门女婿”或“养老女婿”。

清中期以后,大量的齐鲁汉族流民北上关东,经过二百多年的满汉民族融合,满族独具特色的北方民族婚嫁风俗,又掺入了一些汉族的习俗,从而形成了传承至今的满族婚俗。满族子女成年后父母为之议婚,请“媒婆”(媒人)给予沟通。正可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始成婚姻”。之后,男女青年父母互往察看,谓之“相看”,女家又称之为“相姑爷”。

婚嫁确定之后,男家父母带子前去拜见女家父母,俗称“认亲”。这时男家要送女家几件布帛、头簪或耳坠作为“定礼”,俗称“插戴”,或“放小定”,或“会亲家”。这天,被相中的姑娘会浓妆淡抹,着盛装而出来拜见男家尊长,并恭恭敬敬地用旱烟袋装烟依次相敬,俗称“装烟”。男家尊长会立即笑而给些钱款银两多少不限,称之“装烟钱”。这些礼节完毕之后,女家会设宴款待男家的来宾。

选择好日子后,男家尊长会与子再次到女家下聘礼,俗称“过大礼”或“放大定”。丰厚的聘礼一般为肥猪一头、白酒一百斤、花布二匹以及春秋衣服、金银首饰等物,富贵人家大礼会拉上几车,小户人家也要准备一二车。姑娘家要的嫁妆都得给准备齐整了,否则,姑娘是不会出嫁的。

早年间,满族的聘礼也有折合成钱的,俗称“羊钱”。何以为“羊钱”不得而知,或许是含有用来买猪、羊、酒肉款待众亲友之意。此次男子见到姑娘的父母及尊长要行叩拜之礼,俗称“磕头”。女家则会回赠以钱、布或姑娘亲手做的刺绣、幔帐等物。

满族很重视嫁妆,嫁妆少了会被男家看不起。姑娘陪送的嫁妆来自三方面,一是自己准备的,二是父母给的,再就是亲戚朋友赠送的。女孩子一般在出嫁前几年,就开始为自己绣嫁妆了。

东北结婚男方都怎么个习俗,东北结婚习俗男方女方各出什么(2)

昔年,满族女孩过了十岁就要学绣花,所以出嫁时用的绣花衣裤、花手绢、大坎肩、小肚兜、花幔帐、绣花鞋、枕头顶子、烟荷包等,都要自己来绣。尤其是荷包,那是男女青年之间爱情的信物,姑娘们都会很用心地绣制,满族中流传着一首绣荷包的情歌:

红丝绦、绿丝绦,偷偷给阿哥绣荷包。

荷包上面绣支箭,让他经常来见面。

荷包下面绣朵花,盼望阿哥来娶她。

花旁边,绣棵草,别等秋后花草老。

除了绣嫁妆荷包之外,姑娘还要请媒人去婆家,量来公公婆婆和未来丈夫的“鞋样子”,给他们各做一双鞋。

满族很讲究嫁妆枕头的刺绣。满族的枕头大都是用蓝布或青布缝制,为长方形六面体,所以称之为“方枕”。

满族方枕种类很多,有单人枕、双人枕、扁枕、六合枕、对枕、耳枕等多种。枕头里面的填充物也很有关东特色,采集来的野生植物像蒲棒絮、洋铁叶子、达来香叶子、乌拉草、榆树钱或荞麦皮、苞米叶子等,这些植物大都有清目醒脑的功能。

满族方枕的枕头顶子刺绣,内容丰富绣法精美,具有独特的民族情调。枕头顶子上多绣有鹿、鹰、马、喜鹊、老虎等动物崇拜内容,或山、树、太阳、月亮等自然崇拜内容,以及福寿、鸿禧、吉顺、纳祥等文字,或云形、水形、回纹、万字等吉祥图案,枕头顶子刺绣显示着满族妇女的心灵手巧。

早年,大户人家的姑娘出嫁,要提早绣好几对儿或十几对儿枕头顶子,然后缝制到一大块白布上,俗称“枕头帘子”。在结婚时抬着枕头帘子连同嫁妆,吹打鼓乐一路展示,称为“晾嫁妆”。

结婚后炕琴上是叠摞整齐的被褥,枕头顶朝外摞在一起,向人们展示着精到的女红和新婚的喜庆。姑娘父母陪送的一般都是炕上的被褥、彩金炕柜、炕桌、木箱、梳妆台、布料等生活用品。此外,家中的爷爷、奶奶、哥哥、嫂子也都要送点儿陪送嫁妆。

满族姑娘出嫁前,亲朋好友及左邻右舍都会前来送礼祝贺,俗称为“填箱”,意思是给装陪送嫁妆的箱子填满。满族有首民谣,唱的就是家中给出嫁的女儿“填箱”,陪送嫁妆:

姑娘姑娘十几啦?

十八啦,该娶啦,该嫁啦!

爹也哭,妈也哭。

“爹,爹,你别哭,你给我陪送啥?”

“请木匠,打柜橱。”

“妈,妈,你别哭,你给我陪送啥?”

“请裁缝,做衣服。”

“奶奶,奶奶,你给我陪送啥?”

“小脸盆,小尿盆儿,陪送孙女出门子儿。”

“哥哥,哥哥,你给我陪送啥?”

“红荷包,绿穗子,花手绢送妹子。”

“嫂子,嫂子,你给我陪送啥?”

“破瓶子,烂罐子,打发*丫蛋子嫁汉子!”

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还要举行一个仪式。当男方来送大礼时,女家会将聘礼和回赠的礼品,陈列于祖宗神案前,男女双方家长同时并跪,同时斟满四杯酒,一杯敬天地,一杯敬祖宗。意为敬告天地和祖宗神,家族又有女儿出嫁了。最后两位家长各拿一杯酒,互相交换后一饮而尽,称为“换盅”,意味着两家正式成为“儿女亲(qìng)家”,有交杯之情谊。

男家行娶之期称“过门”,女家则称之为“出门子”。满族迎娶之俗与汉族相比还是不同的,一种是婚期先一日时,姑娘家送女儿“出门子”,另一种是婚期先一日,男家先到女家住一日,还有一种就是当日迎娶结婚。如果女家路途遥远,在婚期的前一天会用结彩的数辆大马车,满载妆奁彩礼和彩装盛扮的新妇,风风光光地送往男家。在彩车的前面是虎背熊腰的几个小伙子,骑着高头大马在前面开路,途中会有新郎带车或轿前来迎接,新妇这时要换乘车轿,俗称“插车”。

据传,此俚俗源自满洲八旗厮*征战之时,在行营之中结亲,那长途行旅送新娘的“插车换马”之俗。待送亲的队伍到时,男家早已摆好了长桌,上设白酒三大碗,客到下马举酒干杯,俗称“下马酒”或“迎风酒”。然后,众人一同进入新房之内,新房安设有炕柜、炕桌、梳妆台、幔帐、被褥等嫁妆。当晚新妇借宿于亲朋之家,称之为“下处”。

第二天清晨吉时,新郎带花轿和迎亲队伍再将新妇迎回。但在新妇睡过的炕上放点儿钱是不可忘记的,称之为“压炕钱”。有的地方在婚期的前一天,新郎要备好彩车花轿及迎亲队伍,携猪酒等彩礼前去女家迎亲。新郎要戴礼帽、着盛装披红、骑高头大马,跟随的小伙子们骑六匹或八匹马以壮声势,俗称“对子马”。此俗凸显着满族北方马上民族的特质。到了女家,女家的哥嫂、小姑等人会开玩笑为难姑爷几句,过一会儿才给开门,俗称“憋性子”。然后,新郎要行大礼叩拜岳父母和祖宗。女家会请女婿这个贵客,到尊贵的“蔓子炕”(西炕)上就座,并开始整理嫁妆,细软之物要用包袱皮包好系上红绳,俗称“包包袱”。

东北结婚男方都怎么个习俗,东北结婚习俗男方女方各出什么(3)

第二天清晨,新郎辞别岳父母骑马而归,小伙子们的“对子马队”仪仗跟随其后,新娘的彩轿紧随,最后是送亲迎亲的喜庆人们。

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簇拥着新娘的花轿来到男家门外,要停待一会方可进院,也称“憋性子”,意为去一去新娘的傲气,日后性情会温柔和顺。这时,新郎要向花轿上方象征性地射三发虚箭,意为射跑随轿而至的野鬼邪魔。

新娘头蒙红盖头由伴娘搀扶下轿,胸前手捧铜镜、抱宝瓶,寓意着心镜(静)如水严守妇道,家中平(瓶)安幸福喜顺。新娘还要从一个马鞍子上跨过,意为以后可以安安全全过日子。这虚发三箭和跨马鞍子,又充分体现了满族弓马骑射民族的民风俚俗。清人沈兆褆观罢满族婚礼后,吟咏道:

帕首登與抱宝瓶,马鞍跨后入门庭。

新人记取平安意,福寿多男祝未停。

新娘还要跨过一个炭火盆后方可进院。信仰萨满教的满族十分崇拜火神,认为跨火盆时火神托阿恩都力可以驱走新娘子身上带来的邪气,今后的日子会红红火火。此时,院内已设置了席棚一座称为“喜棚”,上有大红色的彩布、彩球装饰。席棚内设有香案,俗称“天地桌”,上面放有“宝瓶”一对,内盛高粱以红布蒙口;香斗一具,内盛高粱以红纸封口,并插有箭三枝、雕弓一张、秤一杆。这些设置充分显示着已走上农耕生活的满族人,仍然保留着马上骑射狩猎民族的一些俚俗。

新娘在新郎的姐妹或姑嫂的引领下进入“喜棚”,与新郎行合卺礼,俗称“饮交杯盏”,即今日的交杯酒。饮交杯盏之后,新郎退出席棚应酬亲朋。这时,特意寻找来的“梳头客”,开始给新娘子“开脸”梳头,象征着将以新的面目开始新的生活。“ 开脸”,是双手用缝衣的线打上劲儿将脸上的汗毛绞掉,故又称之“绞脸”。满族所谓的“梳头客”很有讲究,此妇人的生辰八字,必须与新娘的生辰八字是相生的。如果新娘子是“水命”,那梳头客必须是“金命”;如果新娘子的命像是“金命”,那梳头客必须是“土命”,以应五行之中金生水、土生金之命像。这一俚俗是有清以来满族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体现。

新娘子梳头时,女家须在喜棚内备宴款待新姑爷(新郎),俗称为“管饭”。此刻,新姑爷哪里还会有胃口,只是象征性地吃两口,也算是领了岳父岳母大人的一片深情。饭罢,新郎携扶新娘,在天地桌前行三叩首大礼,俗称“拜天地”。这时主持婚礼的人,便会抬高嗓门高声唱道:“ 一拜天,二拜地,三拜公婆老的!拜完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夫妻双双入洞房!”等繁琐的婚礼仪式。之后,一对新人共入洞房,在房内立有男女两个孩童,手拿枣、栗子向新娘子抛撒,取枣、栗子的谐音吉祥含意,俗谓“早立子”(早生贵子)。进屋后,新娘子坐在挂有绣花幔帐的炕上,新郎用秤杆将其蒙头的红盖头轻轻掀开,俗谓“揭盖头”。新郎用秤杆挑下的红盖头布,还要用力抛上房顶,其意为“称(秤)心如意”“步步(布)高升”。之后,新郎、新娘端坐幔帐中,谓之“坐帐”,又称“坐福”。家人会递给红糖水,两人相交而饮为甜甜美美之意。

据说,此“坐帐”之俗源自清代八旗兵之婚俗。当时八旗兵在各地征战,新娘子只好由家人陪同到军营中举行婚礼。如新娘子到时正好新郎因军务外出,那新娘只好在营帐端坐等候了。因此之故,渐之形成了结婚“坐帐”之俗。“坐福”是在新娘子坐帐的褥子下放一把斧子,取其谐音为“坐福”。传统习俗是,新娘子在斧上坐的时间越长日后的幸福就会越多。故此,虽然坐在斧子上会很不舒服,但为了日后的幸福,新娘子还是愿意多坐一段时间的。

坐帐之后,新娘上炕放好幔帐,再重梳理一下头,虽然头发并没有凌乱但也要走一下过场。大户人家此时则要将已梳的满族传统的“京头大拉翅”(旗头),重新打理一下。要将原来右侧的一个白色的流苏穗子,改变为左右各一个的红色流苏穗子,旗头正中的洁白的大花也要改变成红色的,象征着由此时起,格格(小姐)的身份已改变成了乌伦(媳妇)。

新娘子梳完头之后,还要再换一件婆婆送来的新衣服,意为已是婆家的人了,新的生活开始了。当新娘在洞房中忙乎的时候,新郎则在喜棚中热情款待着,那些送亲的岳父家人和前来贺喜的亲友们,民间俗称“下马席”。下马席有时喝得也是不亦乐乎。关东的满族人个个豪爽,婚姻喜宴更是人人高兴,半酣之时家中男人不胜酒力了,但有的宾客还是不肯放过。这时,妇女们便会出来敬酒了。满族的女人也堪称酒中英豪,自己先来一碗,然后给张罗最欢的“新亲”(送新娘的客人)再斟一碗。新亲一看便傻眼了:“ 说啥也不敢喝呀!”一劝再劝不喝,妇女毫不放松会跪地敬劝,新亲没办法只好干了,这时,妇女才会从地上起来了,可是新亲醉趴下了。

满族这种豪爽的喝酒习俗传承久远,清初的《宁古塔纪略》及许多地方志书中多有细致的描述。新娘子重新打扮之后,由新郎引领向西墙上的祖宗板磕头,俗称“拜祖宗”。告诉祖宗家中又添人进口了。接着是拜见家中长辈及平辈之人,之后拜见的是亲戚好友。这时送亲的和贺喜的客人,如陆续还来那还要设宴款待,称之“管大饭”。到了晚上客人们陆续散去,忙乎一天的一对儿新人也没吃什么东西,这时,家里人会送来长寿面和子孙饽饽,新婚小两口这才相视而笑而餐。这还不算完,还要提防会有淘气的小孩子蹲窗户根儿听悄悄话,或大姑娘小伙子们没大没小地前来闹洞房。第二天,新娘子梳洗完毕,一一见过公婆、姑舅、妯娌及各位家人,俗称“分大小”。之后,新娘子会将从家中带来的自己的绣品女红等礼品,赠给公婆、姑嫂等家中人,称之“散箱”,主要还是想给婆家的人们留个好印象。

早年,满族有首民谣甚有风趣,将新娶回家的新媳妇唱得真是淋漓尽致:

美不美,新娶的媳妇鹦歌嘴。

好不好,新娶的媳妇是大脚。

愁不愁,新娶的媳妇会梳头。

怪不怪,新娶的媳妇叼个大烟袋。

第三天,是新婚夫妇回新妇娘家的日子,俗称“回门”。有的地方为七天之期,还有只女儿一人回门之俗,并在娘家住上一宿再归,百姓俗称之“接七换八”。一个月后,女儿再回娘家探望,便称之“住对月”。

东北的正月二十五是添仓节,住在娘家的新媳妇一定要回婆家“添仓过节”。返回时,娘家还要蒸各种饽饽,俗称“蒸斗”,送给新媳妇由她带回家。意思是帮姑娘家“添仓”,以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满族人结婚一周年都要办喜宴庆祝一下,有的人家还要举行一次祭祀,请萨满跳喜神唱喜歌,以感谢家神祖宗并祈祝合家吉祥。

男婚女嫁是一个穆昆(氏族)、一个家庭添人进口的大喜事,古老的满族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传承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婚礼民俗文化。这些关东地域特色浓郁的婚俗,至今仍闪烁着北方马上骑射民族生活俚俗的异彩。

满族文化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