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亚军 源自: 雄文书院
雄安史迹历史走过,会留下足迹。
雄安,地处燕南赵北,黄河故道,九河下游,历史上水灾频繁,十年九涝。
无法约束的漶漫河水一次又一次地突破河堤、坝埝,一层又一层地淹没了房屋、庄稼,冲毁并吞噬那些曾经光辉的痕迹,让它们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如今,我在天地翻覆的巨变之中,缓缓走来,用一只铁铲,挖开地层,试图找寻出那曾经的片片晶莹。
拂去泥尘,看它们是否依旧闪耀如初。毕竟,那曾是我们共同的记忆,镌刻着我们同样的乡愁。
本图片为1963年大清河泛滥,被洪水冲毁的雄县坛台村。
作为雄县人,首先要说的,自然是雄县的古迹。为什么第一个说瓦桥关,其实也没有别的原因,只是一想到雄州,就自然而然的先想起了它。
先有瓦桥关,后有雄州城。
当然,在它前面,还有临易城、易县城、还有易京城、归义城,但它们在历史里留下的痕迹,比瓦桥关,多多少少,要浅一些。
谁不知道杨六郎把守三关口的故事?
这三关之首,就是瓦桥关啊。
有时候,我们这几个有点酸的朋友,在一起聊天时,会埋怨,为什么总说杨六郎呢?杨六郎是评书、是戏剧、是曲艺……唯独不是准确的历史啊——我们可以聊何承矩,可以聊李允则,可以聊欧阳修,可以聊很多很多实际存在的人,为什么一定要说杨六郎呢?
或许只是因为,他的性格,和雄县人太像了。
小说里的杨六郎,像极了雄县人那种不畏强敌、爱国爱家、重义轻死的硬骨头精神。
你可以天下无敌,你可以*我的父兄骨肉,可以破我的营盘寨垒,但你永远无法击败我坚贞不屈的灵魂。
杨家将七郎八虎闯幽州,最后只剩下一个沙里澄金的杨六郎。但杨六郎当上三关大帅,就不让辽兵南下一步。这种精神,体现在北宋无数将领身上,他们不叫杨六郎,但他们都可以是杨六郎。
这样的杨六郎,像极了雄县走出的名动天下的硬骨头六连(不知道的请点击下方搜索卡片),像极了狼牙山上跳崖自尽的胡德林胡福才叔侄(他们去世时还是雄县人),像极了我那些在抗战中舍死忘生的乡亲们,也像极了千年前辞别易水慷慨悲歌的荆轲。
杨六郎白马银枪,有万夫不当之勇,威震三关。
对于英雄,永远都不应忘却。
如果我们记不住太多,不妨去记住一个代表,哪怕这个代表,只是一个小说形象。我相信,名字重要,但比名字更重要的,是名字后面的精神。精神不死。
“至今野调盲弦里,附会犹能说六郎。”
这是清人的一句诗。它代表了一种民风,一种正气。
瓦桥关在哪里,它就在很多雄县人的心头上——它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巍巍雄关,屹立千年。在关头上,永远站定了银甲长枪的杨六郎。
瓦桥关是唐代所建,如果明代重修的瓦桥关就是唐瓦桥关遗址的话,那么它其实是在一铺西村,横跨南关大街。
明代重修的雄县城在大清河北,有三个城门,分别是南城、东城、西城,没有北城门。
所以就有三个关,南关、东关、西关。
如今东关作为一个行政村依旧存在,南关却分为了一铺东、一铺南、一铺西三个村子。
至于西关,只存留在一些老年人的记忆里。年轻一代,基本上没有什么人知道了。
很长一段时间,瓦桥被称为南关大桥,瓦桥关被称为火神阁。
以至于我们去一铺西采访,问起村民瓦桥关,他们居然不知道,问起火神阁,才恍然大悟。
这也是一种很奇特的现象。
或许,是悲哀吧。
但有时想想,也会释然。
对于村民来说,它的作用,更多的是祭祀,而不是什么历史意义。
但就是这样一个作为火神阁存在的瓦桥关,也很可惜的在1946年被拆毁了。同时毁灭的,还有铃铛阁、文昌阁和白衣阁——当时,这号称是雄县的四大古建。
而拆除它们的,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只是当时县公安局的一个小小科员。
在这里,我隐去他的名字。
也不想对他有过多的指责。
图片为1946年前未毁时的瓦桥关,雄关巍峨,气势弘大,是北宋时期的战略要地。
雄安史迹对于四大古建,我最感伤的,还是瓦桥关。其余三个建筑,在其它地方也可以有。唯有瓦桥关,只在雄县,代表了厚重的让人透不过气来的唐宋雄风,代表着一段段让人回肠荡气的英雄史诗。
当代著名诗人杨逸明曾有诗写《瓦桥关遗址》,诗中写道:
一行人立雨潺潺,同向村翁指处看。
超市左边餐馆右,当年雄矗瓦桥关。
诗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轻易的读懂。
但诗句背后那浓浓的感慨,深深的悲凉,扑面而来的让人窒息的历史苍茫之感,又有几人能深深体会?
河北大学的姜剑云教授曾来雄县,我与周振成老师、宋忠臣老师、王旭龙老师陪他前往瓦桥关故地走访,然后他写下了万把字的论文,详细记述了瓦桥关的前世和今生。
广东规划院的设计师们来雄县,我也曾与朋友们一起提供智力支持,并详细的介绍了瓦桥关的一切。
我觉得,雄县必须有瓦桥关,不然雄县的雄字就失去了灵魂和根基。所以我到处和人说重建瓦桥关的意义。
还好,传说,重建瓦桥关,已在新的规划方案中体现了。
这是比重建雄文书院还让我高兴的一件事。
毕竟,瓦桥关,才是雄县的灵魂之根脉。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河北自媒体百佳号 新区白洋淀 ,投稿可发私信或发邮箱52601024@qq.com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民间视角看遍雄安新区白洋淀世情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