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曲》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无产阶级优秀的歌曲之一,也是继先烈李大钊的《欢迎独秀出狱》(1919年)、*同志的《生别死离》(1923年)之后,无产阶级诗歌的又一成果;同时也是作者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诗第一节,作者根据切身的观察与体验,概括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潮流和它对中国的巨大影响。瞿秋白在莫斯科期间,曾多次著文赞扬十月革命。一九二一年十月二十五日写道:"一九一七年之秋,俄罗斯红光烛天,赤潮澎湃,虽然深寂的乡僻,余波荡漾,犹与沙岸石砾相搏击,激厉清刷。革命的风暴时期,群众集会的社会心理现万丈光焰,不可阻的伟力。-﹣二十世纪历史的事业之第一步。"(《赤都心史·"什么!"》)一九二二年一月二十九日,即作者二十三岁生日时,又曾专门以《晓霞》为题,写下这样热情歌颂的文字:"……一望远东,紫赤光焰,愈转愈明,炎炎的云苗,莽然由天际直射,烘烘烈烈,光轮轰旋,-﹣呀!晓霞!晓霞!此时此际,未见烈日,-﹣也许墨云骤掩,光明倏转凄黯,不然也只遥看先兆,离光华尚远;然而可以确信,神明的太阳,有赤色的晓霞为之先声,不久不久,光现宇宙,满于万壑。欣欣之情,震烈之感,不期而自祝晓霞。……革命怒潮的先声,那正是'天地青'的时候。革命赤日的遥光,那正是'晓霞'的散彩。"(《赤都心史》)
"赤潮澎湃,晓霞飞动"这两句诗,可以说正是上面作者所描述的这种宏伟气象的凝练写照,表露了作者对这个伟大的革命由衷热爱和欣羡的情感。"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这两句诗中,用"五千余年"和"沉"来形容梦,写出了祖国灾难的深重、久远,"惊醒"二字,表明十月革命的"赤潮"对中国人民的觉醒所起的振动与冲击的作用。
诗的第二节,集中写出在十月革命的感召下,祖国人民的觉醒以及走向斗争的浩大声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一九二二年一月到一九二三年二月,掀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四万万同胞,同声歌颂神圣的劳动",正是这如火如茶的革命大好形势的艺术表现。
诗的第三节,以斩钉截铁的语言,指出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罪恶之源,号召人民为"捶碎"这根源,为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而"奋勇""猛攻"!
诗的第四节,诗人把视界从祖国扩大到全世界,号召一切被压迫的奴隶团结起来,为奔向共产主义美好的明天而并肩战斗。
诗的最后,用喷薄欲出的太阳放出的万丈华光,来描绘战斗中的祖国和人民,来形象地表现方兴未艾的革命斗争,表达了他无限振奋、乐观和自豪的情怀。
这首歌词,语言形象而凝练,结构严谨,节奏鲜明有力,富有强烈的鼓动性。
瞿秋白在《赤俄新文艺时代的第一燕》一文中写道:"俄国俗话说得好:'一燕不成春'。虽然,春来第一燕,至少是天地回和的朕兆。何况惊蛰之后雷声震发,百花齐放,那第一燕,正是此后第二第三以至于千千万万的先锋。"(《瞿秋白文集》第3卷,第551页)我们同样可以说,瞿秋白的《赤潮曲》不愧为我国无产阶级"新文艺时代"的"漏泄春光的第一燕"。
《铁花》这首诗作于一九二三年,发表于同年上海《文学周报》第九十二期上。
瞿秋白在《荒漠里﹣﹣一九二三年之中国文学》一文中说:"唉,中国的新文学,我的好妹妹,你什么时候才能从云端下落,脚踏实地呢?……劳作之声还远着呢。现在正是'黄金'时代,有黄金便有甜吻,那手足胖胝的蠢人,哪里在诗人眼里!黄金时代开始,人格赖黄金而解放,恋爱赖黄金而自由,礼教赖黄金而摧残﹣﹣黄金自己要制礼作乐。汗血虽然'漂杵',诗人却立在杵上,正在乘长风破万里浪。可是世界的……可是挣扎在汗血里的人,也许有呼号之声。"(《瞿秋白文集》第2卷第232页)《铁花》一诗,正是我国工人阶级走上革命舞台不久所出现的,描写"手足胼胝的蠢人"、表现"挣扎在汗血里的人"的"呼号之声"的优秀之作。
诗中通过对"铁花"的着力刻画和赞美,抒发了作者热爱工人阶级的真挚情感。"铁花受不着阳光的煦和,铁花领不着月光的抚慰",两句诗生动写出打铁工人悲惨的境遇和卑贱的社会地位,但是,透过"小炉里融融的火飓",诗人却看到了他们那纯洁的心地,广阔的襟怀,透过"嗤嗤地烧着"的"花蕊",诗人却看到了他们那热烈的情感,质朴的性格。可以说,"铁花"的形象,鲜明而集中地表现了工人劳苦大众的生活、思想和情绪。
诗中的我,是一个觉醒的、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既没有留连于"柔和细腻的自然里"的闲情逸致,也不欣羡那"灯红酒绿"、"繁美华盛"的富有者的生活,而是置身于"烟气迷天的工厂内",置身于劳苦工人的行列中,尽管这里锤子和金铁的声音来得如此蠢笨而紧张,他却"真爱上了,舍却不忍"。正是工人阶级可贵的品质,照亮了他"壮勇无畏的胸膛",使他预感到革命斗争的大好形势必然来临,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美好的幻想。由于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就使这首诗具有了更浓重更炽烈的抒情色彩。
瞿秋白曾精辟地指出:"诗的主要形式,就是节奏和韵脚(押韵是不是押在每一行的末一个字,这是次要的问题,可是,即使是自由诗也一定要有节奏的)。"(《瞿秋白文集》第3卷第631页)他创作的新诗,包括《铁花》在内,大多具有泉漏铿锵、抑扬迢递的音韵美和节奏感。《铁花》共五节,每节前两行诗,基本上都是运用排比与对称的句式,构成节奏的"顿"数也大体相同,后两行则略有参差,首尾两节最后一行,是复沓,起到前后照应、回环往复的艺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