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名为《一小时温暖》的影视片段中,一个小女孩在犹豫了很久之后,向她的爸爸提出了一个问题:“爸爸,你一个小时能挣多少钱?”
爸爸告诉她:“一个小时的收入是25美金。”
接着,小女孩向爸爸请求借20美金,但这让爸爸感到不悦,他质问道:“你问这个就是为了要钱吗?我难道是提款机吗?没给你买你喜欢的玩具,还是没满足你的什么需求?”
小女孩回应说:“这比玩具重要多了。”
然而,爸爸却严厉地批评了她,觉得她没有体谅到他赚钱的艰辛:“我已经给你买了她想要的所有东西,你还需要什么?你我在她这个年纪,能拥有她一半的东西就不错了!”
之后,爸爸对自己的发脾气感到后悔,于是走进女儿的房间,给了她20美元,并轻声向她道歉:“对不起,宝贝。我生气是因为我觉得已经给你买了需要的一切,但可能你并不这么觉得。”
接过爸爸给的20美元,小女孩迅速拿来自己的储钱罐,把里面偷偷攒下的零钱全都倒了出来。在数清楚总共有25美金后,她认真地对爸爸说:“这是25美金,我要买你一小时的时间。你说我什么都有了,但我唯一没有的就是你。所以,明天晚上你能和我一起吃晚餐吗?”
视频的最后,爸爸满心愧疚,他终于意识到自己让女儿失去了什么。
身为父母的我们,永远想象不出自己对孩子有多重要,重要到他们愿意倾其所有,只为换回爸爸妈妈片刻的陪伴。
01
别让孩子缺少父爱的陪伴
缺乏父爱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突出现象,父爱已经从家庭中淡出了。虽然"男主外,女主内",是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男人就要赚钱养家,女人就要守着孩子操持家里,但是在孩子的眼里,父亲的"功劳"远远比不上父亲对自己的关注和陪伴。
一项调查表明:
有八成以上的父母认为教育子女才是家庭中最重大的责任,但有六成以上都是由母亲来担当这个重任,而父亲却起着15%以下的作用。
从古至今,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
尽管有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强调了父亲在教育子女上的责任。
但实际的教育中,母亲往往扮演着更为主要的角色。
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孟母三迁”和“岳母刺字”等故事,都是关于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付出和努力,关于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经典故事确实寥寥无几。
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硕士生导师赵忠心认为:
父亲和母亲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他指出,如果只是由母亲单独培养教育子女,可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发展。
“男主外”并不意味着父亲可以对孩子不管不问,全心投入事业。
“女主内”也并不等同于母亲只能“相夫教子”,专注于孩子。
父爱在家庭中绝不应是“若隐若现”的存在,这种教育方式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它不仅可能导致子女教育的不均衡,更有可能对家庭结构和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如果母亲过度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可能会无意间忽略与伴侣的关系,使得夫妻关系逐渐淡化。
当父爱缺失以后,母亲就会想办法去弥补这种缺失,过度关注,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
02
父母确实,母爱宠溺,极易养出偏激的孩子
电影《误*》中,素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