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句话是孟子游说齐宣王施行仁政时说的话,后来成为儒家思想的经典语录。
孟子指出,当权者在思想上要树立起"不忍人之心",才能有仁爱的观念,才能有"不忍人之政",也就是仁政。他反对战争,鼓励发展生产,提倡减轻刑罚,赋敛使社会安定,老百姓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加以孝悌之义教化,便可抵御外侮,天下归伏。
当时的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争相变法图强,以求一统天下。孟子先去了魏国,魏惠王执政暮年,自己的年龄垂垂老矣,贪求稳定,始终没有重用孟子。秦国一直沿用商鞅变法的思想治理国家,其他的几国也不具备一统天下的基本条件,于是孟子便去了东方大国齐国。
还有一个原因,孟子听人说,齐国制作了一个新的钟鼎,在举行祭祀仪式时,齐宣王命人把牛换成羊,说是自己不忍心看见牛在将死未死之时瑟瑟发抖的样子。孟子认为这是齐王有不忍之心,具有"仁"的思想萌芽,十分珍贵,可以教化。
接着孟子又运用了逻辑上的归谬法,先假定了两个荒唐说法:
·一是叫某人背着泰山跨过渤海,这个人说做不到,那是确实不行。
·二是叫某人给父母或长辈捏捏腿,揉揉肩,他说做不到,那是不想做,不是做不到。
使齐宣王轻易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不是不能,而是不为。在讲清楚不能与不为的问题后,又一著名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点推己及人,点出了施行仁政将受益无穷的主题。
孟子的这个观点虽已过去了2000多年,但"尊老爱幼"仍然是当今我们追求和谐社会所备受推崇的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