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供图
为了孩子老人
「普通人能买房、孩子能上学,
就已经是实现阶级跃迁」
老李三十出头,四川人,211大学毕业之后,跟妻子多年北漂,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和运营岗。
不是没想过留在北京定居,但两口子平时省吃俭用,手头积蓄也勉强只够在海淀买个老破小,或者南边买个小户型。同事北京土著夫妇,打算卖了手里两套空房,换套一千多万的三居室中关村学区房。「阶级固化,有钱的天选之子只会更有钱,比不了啊。」
尤其到了孩子要上幼儿园的年纪,没有户口,公立幼儿园排不上队,私立学校上不起。就算上了家门口的幼儿园,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可预见的门槛一道接一道,没户口的外地人永远是二等公民。而且拼不过海淀家长,那种激烈的环境竞争之下,孩子压力也大。
「能正常上学就不错了,考虑不到什么名校双语教学、优质教育质量。」老李夫妇觉得成都的教育资源就挺好的,也有好学校,根本不奢望孩子考上北大清华,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所以没必要跟北上的孩子比。
「北京那些小学、中学、本科就出国的孩子,那是顶级阶层了。」老李说,他圈子里认识的人没有本科出国的,只有零星几个同学研究生出国留学。「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才是大多数,能图个啥?娃娃上个一本二本三本,都是本。」
普通人生活的重点是照顾好一家老小。家里老人都在四川,回成都是迟早的事。于是,在正式搬回成都几年前,老李夫妇就搞定了全家户口,以一万多一平的价格买了个一百三十平的三居室。
老李承认成都的职业发展不如北上,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工资低。
就拿互联网来说,北京月薪两三万的职位,杭州给一两万,成都就只能给八千一万。职业天花板也真实存在,北上攒的那些年工作经验,在一线城市跳槽能当饭吃,可在成都再往上没有合适的岗了,公司高级别职位还是只在北上有。
「莫得选择,」老李无奈表示,他们两口子不求大富大贵,也没啥野心可谈,回成都就是为了活得安逸点,履行好自己的家庭责任。挣钱是挣不多,但是有户口有房子、孩子能上学、老人能照顾,也就没啥别的愿望了。
「对我来说,从蜗居变套三、从房租变房贷,就已经是实现阶级跃迁了。」
本文作者供图
心理落差
「薪金降了也就认了,却反而更累了」
小王是河北人,祖籍四川,上完大学便去了北京。之前在某互联网大厂做技术岗,虽然平时工作忙也加班,但薪金还算不错,也有了落户机会。
工作了两年,看着年长几岁的同事纷纷背上三十年房贷,不敢生病、生怕离职。部门领导年薪上了百万,却还是焦虑,大家比完自己比孩子,比完奖金比房子。赚一百万的眼红赚一千万的,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
小王自认喜欢充满挑战和新鲜感的人生,对金钱地位*不大,要是留在一线,现在就能看到自己四十岁中年危机的状态。
办公室有俩北京土著大哥,老早就劝他,「北京有什么好啊?回你们老家多舒服。」小王想想也是,北京那么大个城市,去哪儿路上都至少一小时。租的房子换了一个又一个,哪哪儿都不像家。再加上家人朋友总说成都好、生活舒服,于是他找个机会就申请调回了成都的分公司。
小王预判到了薪金降低,可没想到业务量却加重了,根本闲适不起来。本来成都部门就比北京部门人手少,北京六个月的项目,成都两个月就要完成。北京那边做一周的活儿,成都两天就得完成。到头来假期全用来工作了,比在北京还累。
小王后来才细品出味儿来,很多公司在成都设立分部,就是为了降低成本,也就意味着更多压榨,普通员工的生存之道唯有快速响应。
小王说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吧:在北上996就好比下海卖身,辛辛苦苦攒够一笔钱,年纪到了金盆洗手,回老家开个服装店。到时候就不指望服装店能赚多少钱了,维持生计就行。但回了老家要还是重操旧业,顾客群体少、客人素质不行,价格还低,那就太难受了。
他有些后悔当初没好好多做些功课,起码考虑一下其他新一线城市。「杭州有某巴巴、某易,苏州有工业纺织业,可成都没有拿得出手的王牌产业,互联网没法跟北上竞争。」
另外,小王离开北京之前想着成都重庆僧少粥多美女多,找对象应该是买方市场。但回到成都大半年也没认识几个妹子,顶多是空闲时关注几个相亲公众号,却也没去加联系方式,解决单身的问题只能「再说吧,随缘」。
虽然产生了心理落差,但小王没想再回北京,「既然出来了就不会再回去,」他打算再过一阵就辞职,想着年轻不怕折腾,探索看看有没有创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