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一个月的说说,和一个人很久才相见发的说说

首页 > 情感 > 作者:YD1662024-07-08 13:57:42

#有历史有人文#

此“月”非彼“月”——说说单纯以“偏旁”来分析字义之如缘木求鱼

现代汉字里,“月字旁”的字不少——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244个。

于是有人疑惑,“月字旁”在许多汉字中表示什么,比如“朏”字,其还举例“服”“肤”“明”等字发问。

有一个基本的问题,是需要搞清楚的——此“月”非彼“月”——现代汉字里的“月字旁”,是从“月”和“肉”两个完全不着边际的“义旁”字类,归并到“月字旁”之下的。

“朏”字之“月”,确实与“月”有关。

《说文》:“朏,月未盛之明也。从月、出。”

《尚书·召诰》:“三月,惟丙午朏。”《传》:“朏,明也。月三日明生之名。”

“朏”,就是农历每月初三的新月始明之夜——“月出”。

再说“服”字。

甲骨文,早期有不带“月字旁”的“服”字(《合集》27039),为“服”之初文,从“又”从“卩”会意,象以手压制一跪跽之人背部,表示被俘者。

到了后期,大概为了明确字义,避免与构型相近的“及”“印”等字混淆,在左边加了表义的“肉字旁”(《合集》36924),当与被俘者用牲有关,继续沿用原字之声,成了典型的形声字。

甲骨文的“月”,象弦月之形,已作为“义旁”组成合体字,如“明”“䩗(霸或朔之本字)”“朒”等,还有一些尚未破释的字。

甲骨文的“肉”,如横置“口”字,象被切割肉块的断面之形,也作为“义旁”使用,如“服”“腹” “膏”“有”等,亦有若干未解之字。

甲骨文中,有大量独体字,同时也有大量合体字——前面说到的“朒”和“服”即是。

不同的是,“朒”是合体会意;“服”是形声。

“朒”,表示“月”有“肉”了——“朏”为“缩朒”,“肉”还不多;后世所说“朏朒”,则指月之“圆缺”。

“服”是形声字,不用多讲了,不难理解。

“义旁”,对于形声字亦称“形旁”,在合体字中皆为“表义”。但自隶变之后,其本质就发生了变化——成为归并字类的“部首”。

隶变,主要发生在秦汉,是汉字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所谓“隶变”,其表现主要是——

第一,解散篆体,改曲为直。第二,省并。第三,省略。第四,偏旁变形。第五,偏旁混同。

在“偏旁混同”中,有著名的如下若干例。

如,“敦”“淳”“醇”“鹑”“孰”“郭”等字,均将原来复杂难写的偏旁,改成了“享”。

再如,“秦”“奉”“奏”“泰”“春”等字,原来分属不同的偏旁,隶变之后,均改为“春字头”。

还如,“奕”“奐”“樊”“奠”“莫”等字,原本也各有其偏旁,隶变后,均改成了“大字底”。

“月”和“肉”,亦如此,皆归入“月字旁”——毫不相关的“朏”和“服”,属于“一类”了。

实际上,归入“月字旁”的,还有原属“舟字旁”的“朕”,以及原归“丹字底”的“青”,等等。

隶变的结果,是易识、易记、易书——这一过程,不是由官方规定的,而是在上上下下使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的。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既定事实”——隶变之后,只按照偏旁部首和字形来分析字义,已经是一件缘木求鱼的事情。

到了现在的现代汉字,就更是如此。

分别一个月的说说,和一个人很久才相见发的说说(1)

分别一个月的说说,和一个人很久才相见发的说说(2)

分别一个月的说说,和一个人很久才相见发的说说(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