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曾经面朝大海,人生只是匆匆路过而已
原创|月上西楼
图片\作者提供
又到人间四月天,临近清明思母颜。
有时想想,如果我们活着的时间可以用秒来计算,曾经面对输液器里“滴滴哒哒”下落的液体,生命仿佛是沙漏里下落着的沙粒,消炎药和营养药慢慢流进了母亲的身体里。望着母亲满头银发下那张枯黄憔悴的脸。多年的卧床和病痛,已夺走她大部分的晚年生活。时常看到别人的母亲,一个个在广场上悠闲的散步或结伴跳着舞,我的心里像是有一个难解的结。
那年的春天带走了我的母亲。也许走了,也是一种解脱吧。
晚上守在医院的病床前,望着弥留之际的母亲,我用湿毛巾轻轻擦拭她布满皱纹的面颊,发现从她紧闭的眼角边,一颗颗热泪流过经历了60多年沧桑岁月的脸,最后落到了嘴角上。我用颤抖的手指抚摸着母亲皲裂的嘴唇,顿时,哀伤的心中仿佛被灌进了一桶滚烫的铅水,无声的呜咽突然变得灼热,我知道留给母亲的时间不多了!
“妈,能听到吗?”
谁知,也许是命运的巧合吧!
曾经我就降生在这所医院,现在母亲又一次躺在这里。时光荏苒,旧时的病房已被翻新。然而,想到无数次母爱的天性将她们在人间的苦难日转为幸福日,却是多么伟大!可此时此刻,母亲的苦难日又一次到来。
回想曾经给坐在轮椅上的母亲读我第一次发表在齐鲁晚报上那篇文章时的情景,因为写的是《父亲陪母亲吃药》,听着听着,她偷偷地笑了,那笑声里充满了无限的幸福!
父亲比母亲大几岁,四十多年前,父亲用一辆旧的自行车把母亲娶进了家门。
或许在那个年代,生活就是这样简单。一盘菜,公平的摆在桌子中间,母亲把那碗粘稠的粥端给父亲,便匆匆喝下自己的。她一边喂着我,一边忙活着手里的加工活。
每天母亲在家糊纸盒的时候,总在静静地想着铁路货场里父亲,他可不要吃凉饭呀,不然又要胃疼。每天父亲在装卸完最后一捆货物后,刚点燃一支烟,心里却在想,她在缝纫机前忙那些活儿,孩子们都喂过了吗?屋里的小煤炉,可别忘了加煤。
等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生活终于迎来了春风。母亲帮着个体经营的父亲忙碌了几年,靠着省吃俭用,我们家建了一座二层小洋楼,终于一家四口搬出了那间十几平方的小屋。随着我们渐渐长大,父母们也都慢慢老了,日子就是这样过来的,家家都一样。
那天父亲用一辆老年代步电动三轮车,载着久病的母亲去看中医。他们在那座桥下缓慢的路过,那座桥,现在也改头换面成了一座高架桥。父亲匆匆回头望了它一眼,也看见了一脸茫然的母亲。他们彼此没有说话,车的背影拖在一道金色的晨光里,变得越来越长……
说起来有些遗憾,平时爱热闹的母亲,从没去过近在咫尺的黄河和泰山,也许是太忙没有时间吧。后来生活好了,那些年,我们推着轮椅上的母亲去了趟北京和青岛,仅为观光游览!
回想2010年的那个夏天,一家人去岛城避暑。中午到达时。不巧被早晨的天气预报言中在栈桥附近逗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正从远处阴沉的大海上奇袭而来。
起初温存的海风也渐渐狂野起来,一道道明亮的闪电,急速穿梭在苍茫的海天之间;接着耳畔传来“轰——隆隆”如众神之锤敲击在澎湃的海面上。“好美呀,太壮观了!”突然,母亲在避风的亭子里像个孩子似的感慨着。我知道这是她生平第一次见到大海,随后大雨瓢泼而至。我们在一处临海的小店里避雨时。曾记得问那位店老板:“每天面朝大海,有种春暖花开的幸福吧?”
他却笑着回答:“风景看惯了,每天都一样。人忙呗!海就这样,变幻无常;常人见多了,生活只是路过而已,一切都习惯了。”
是呀,面对苍茫的海面,可母亲目光闪烁,心潮澎湃。她望着无数雪白的浪花拍击,堆积在海堤上。那年夏天,也是浒苔的爆发期。海与岸之间被一条蜿蜒起伏在海面上的翠绿色“围栏”隔开了,画面宛如一条漂浮在海面上的五线谱,有几只洁白的海鸥飞翔在两艘浅灰色的轮船之间,则远处海面上,一道道闪电银蛇般好像跳跃在一部乐章上的音符;海风急速回旋吹来,此时耳畔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
雨停后,由于出租车装不下母亲的轮椅,便安排了家人们乘车先行前往住处,我便独自推着轮椅走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而背朝大海前行,心情随面前的那辆轮椅起伏在向后流动的城市风景中。
母亲的童年,由于姥爷过早的离逝。她独立的性格便早早的养成,洗衣做饭,放学后帮家里干些活,与同龄人相比,艰苦的生活中却使她变得坚强。而对家中种种琐事的无奈与过早的辍学也直接锻炼了她个性的刚强。“我是上辈子欠你们的,这辈子来还呢?”曾经是母亲经常说的。
母亲去世后,她原先穿过一件旧工作服,深蓝色国防布面料经过多年的洗礼,已变得皱巴巴了。曾经,我们怕父亲睹物思人,想悄悄丢掉它。谁知,却褪不去父亲对母亲那份难以舍弃的思念,他便悄悄把它深深收藏进衣柜的抽屉里。
“*,这辈子可不易呀!”这是父亲常常说的。
回想那次带母亲去看大海时,推着轮椅,撑着雨伞,走过了半座城。母亲目光炯炯地凝视着澎湃的海面。如今,轮椅上空空的,空空的,仿佛只留下太多的童年记忆!那时的母亲风华正茂,她骑着三轮车载着我和妹妹,我们光着小脚丫,一起匆匆走过那年的春天。
壹点号 月上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