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阳光闽狱
近日,厦门监狱某分监区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收治在省建新医院的服刑人员郑胜(化名)专门写信向监狱民警道歉,决心认罪悔罪,好好改造。这背后是怎样的故事呢?
郑胜写来的道歉信
名校高才生
却误入歧途
郑胜(化名)今年50岁。25年前,他从省内一所名牌学校毕业后进入厦门某知名科技公司,凭着自己才干和努力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公司的高管。几年后,为了实现更大的抱负,他谢绝公司的重金挽留,毅然决然下海自办公司,然而商海浮沉,风云莫测,由于经营不善,公司债务缠身,陷入困境。2009年,为了填补资金缺口,他伙同他人共同策划侵占某同行公司财物2000万余元,最终锒铛入狱,被判有期徒刑12年3个月。
彬彬其表
却“劣迹斑斑”
入狱后,坐拥博士头衔,头顶名校光环,曾经风光无两的郑胜坠入人生的谷底,他不服判决,不知悔改,不懂反省,多次写信上访,缠访闹诉,但由于案件铁证如山,终都石沉大海,无人问津。于是他心怀怨恨,转而百般刁难民警,胡搅蛮缠,对抗改造。
几年时间里,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文化人”却是不折不扣的“刺头”。由于自恃甚高,他不屑与他犯为伍,独来独往,常因小事与人争吵,甚至因他犯的无心之过而大开骂戒,进而发生肢体冲突,是号房里公认的“斗牛”。因为一些无理要求,他经常顶撞民警,是监狱出了名的重点管教对象,任凭扣分单雪片纷飞,他都视若无睹,依旧我行我素。由于不受人待见,他多次调换监区,成为高墙里的“流浪汉”,其他服刑人员对他更是避而远之。他不仅在劳动改造现场消极怠工,还在服刑人员中搬弄是非,散布“歪理邪说”,对抗改造。
据分监区长陈金地介绍,仅2017年,郑胜就累计违规5次,其中重大违规3次,一次被扣考核分80分,两次被扣考核分30分,可谓是“罄竹难书”。
绝食自*
抗改到底
为了逃避改造,在服刑期间,郑胜扬言要用割脉、吞针、自溺等极端方式“结束”生命,但都被民警识破化解。今年7月,郑胜开始不起床、不吃饭、不讲话、不走路、不上厕所,闹“绝食”。按照规定,他被监狱处予警告处分,送高危监区严管集训2个月。为了保障郑胜的生命安全,民警顶着烈日酷暑每天用担架将臭气熏天的他送到监狱医院输液,用牛奶、米汤、肉汤进行“强制喂食”。持续20多日后,郑胜受不了饥火烧肠和生理考验,在强大的政策压力下,他的“绝食闹剧”最终惨淡收场。然而回到监区后,郑胜并没有“收敛”,而是耍滑摆谱,刁难民警,不是说要吃红烧肉,就是说要加营养餐,不是要求办假释就是要保外就医,提出很多让人啼笑皆非、不合规定的无理要求。
春风化雨
点化“顽石”
面对如此“顽劣”的郑胜,民警没有放弃他,狱政科、教育科和分监区民警组成攻坚小组,狱政科科长林汉森多次组织攻坚组成员集体会诊,把脉开方,制定出详细转化计划,下足功夫要拔掉这个“钉子户”。
民警王挺与郑胜谈心谈话
当郑胜情绪波动或者违反监规纪律时,分监区民警轮番上阵,及时介入谈心“话疗”,开展心理疏导。为了提升教育效果,副教导员黄仲升、包号民警王挺反复翻阅研读郑胜的卷宗,向他家人详细了解他的成长历程和性格变化,并动员其兄弟姐妹和子女做工作,坚持不懈找他谈心谈话,嘘寒问暖,以法引路 ,树诚动心,用情感人。据不完全统计,从今年1月开始,民警累计对郑胜谈话教育多达250次,各类关于郑胜的谈话记录多达300余条,分监区存留的各类教育医疗救助情况记录、报告单、病历卡、专题汇报、审批表、陪护记录1000余张,完整记录了民警日常工作的“苦辣酸涩”。
郑胜的改造记录(部分)
痛不欲生
“石”在要命
今年8月的一天,郑胜突然捧腹弯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并伴有恶心呕吐,当班民警紧急将其送到监狱医院。一番检查后,监狱医生连夜将其送往当地医院就诊,初步诊断为胆结石、胆囊炎、肾炎,疑似囊性肾癌病症。
经过一段治疗,郑胜病情好转,但病症仍隔三差五发作,往日里那副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的神气被病症面前的哀嚎不止、叫苦不迭所替代。
为了帮助郑胜摆脱疾病折磨,民警当起了“护工”,从厦门三院到建新医院再到福州总院,外诊期间民警无微不至地陪护郑胜做检查,给他喂饭,扶他上厕所,对他进行心理安抚和疏导,让他感受到亲人般温暖,日久见情,真诚的帮助让郑胜深感愧疚,追悔自责,心里的坚冰也渐渐消融。
郑胜在信中说,“之前为了逃避改造,惹是生非,给监管改造带来巨大伤害,在疾病面前监狱民警不计前嫌,不抛弃不放弃,为了我健康着想,付出了大量心血,做了很多份外的工作,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我为自己过去的言行深深忏悔,我一定要好好改造,不辜负民警的一番好意……”
一封不起眼的道歉信,背后却演绎着监狱警察教育挽救人的辛酸故事,倾注了监狱警察常年累月的付出和心血,那份跃然纸上的真诚和歉意,是监狱改造成果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