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很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家长很焦虑,尤其看到学生第一次月考、期中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就觉得好像天塌了。
原本,自己的孩子,在初中很优秀,都是尖子生,结果进了高中竟然在班里倒数,竟然考不及格,或者是和原来想象的差别很大。
我想说的是,其实这并不重要,高一,有几样东西不要太关注,一个是学生的绝对分,一个是学生偶尔一两次的没考好。
作为高中生的家长,比较理想的要求是家长读过高中,而且高考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样子你才有可能去指导高中生怎样去学习。
但是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家长在高中学习特别好。看自己的孩子总觉得哪儿哪儿都不如自己,凡事必提当初,我们当年怎样,我当年学的怎样,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信心。
现在和以前相比,差别很大,而且就算把你放在现在的环境里面,你可能也未必能够取得当年的成绩,所以,好汉不提当年勇,尤其是在孩子面前,不要总提自己当年学习多轻松,考试成绩多么好。
在高一的时候,该怎样去指导孩子,关注什么,来缓解学生和家长的焦虑呢?
我觉得三点比较重要。第一,跟上老师的进度
在高一的学习中,学生有没有跟上老师的进度,把老师课上讲的东西都弄清楚,理解透,这是一个分界线。
即使你考试成绩不是很高,做难题、做灵活的题可能做不出来,但是基本的概念和原理你一定要掌握牢,基础题一定要做对,那么,在第一遍的学习中,尤其是在高中最开始的状态下,已经是成功了。
第二,要放正心态
很多进入高中的学生,在初中都是尖子生。哪怕再差的初中出来的尖子生也是有骄傲的,长期处于一个队伍的最前列,她的心态会有一种优越感。
但是,进入高中之后,每个学校的尖子生都拢在一起。这些学生里面必然会重新形成三六九等。
再加上,如果学生初中学的很吃力,上了很多补习班,中考成绩才考好,那大概率在高中会学的更吃力一点。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强中更有强中手。所以,在进入高中之前,家长就应该跟孩子讲清楚这个道理。
第三,对高中学习的难度要有心理准备
学习内容上,初中和高中有明显的不同,初中的内容相对来说非常简单,尤其是数数理化。
当然我们仅指课内的内容,对于一些超级学霸,你超前学那是你的问题,不能代表大部分的孩子。
对于课内来讲,初中的知识是很简单的,但是到了高中,会有一个跳跃式的难度加深和速度加快。
尤其是一些进入重点中学,进入一些好的学校的重点班的学生来讲,大部分学生适应需要一段时间。
像我们家高中生,在高一刚开学的一个月,跟我说老师进度非常快。初中上课总觉得老师讲的慢,忍不住就要去写作业,开小差,因为讲的东西很快他就领悟了,掌握了,但是高中不行,高中老师讲的快,而且难度比初中难了很多,这个时候如果还想着我开个小差写个作业,像初中一样轻松,那很可能就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了。
有一些章节,对不同的孩子来说难度不一样,比如物理,有的孩子觉得电学不难,有的觉得力学不难,比如数学,有的擅长推理,有的擅长想象,那学到不同内容的时候,成绩肯定起伏比较大。
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一定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高中三年,高一,高二,高三,是有不同的侧重点的。
不要在意一时的落后,一时的得失,一定要有稳定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咬住老师的进度,咬住班级的平均水平,跟上大部队,你就有可能在高三的时候冲上去。
总之,不需要太焦虑,给孩子足够的安慰和信心,让他们有节奏的去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