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再过几天就到春节了,之后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都是考虑“送礼”时候,事到临头,不知道你有没有关于“送礼”的小纠结,要不要送礼,要送什么礼物,贵重的,还是便宜的,送贵了是不是显得太刻意,送便宜了又会不会显得诚意不够……
之所以会产生这些纠结,是人们往往把“送礼”这件事套用同一套模板,父母时期的模板。我们产生人情往来的意识,是在我们小时候,看着父母迎来送往的时候。在我们父母年轻的时候人际关系还比较简单,交往的要么是亲戚朋友,要么是同事工友,关系很清晰,相互很熟悉,送礼也很随意,反而没那么多纠结。
可等我们长大以后,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我们交往的范围和广度大大增加,关系则有浅有深,再简单套用父母那辈的模板是不行了。所以很多人又进入了另一个极端,把“送礼”这件事越想越复杂,最后甚至自暴自弃,就啥也不想送了。其实,再复杂的事也是简单事的堆积,只要把送礼给分个类,再按照类别想好应对之策,不就又有据可循了吗。
咱们先从简单的说,那就是亲戚之间的送礼。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习俗,每一家有每一家的传统,要我说,万变不离其宗,简单两个字“尊重”。在家庭关系里,就别玩什么稀奇古怪的花样了,以前怎么送,以后也就怎么送,不明白的就问家里的长辈,甚至就听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安排也可以。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不会出错,二是不用费脑子,现在事情这么多,能节省点脑力不是很好吗。
再说朋友之间,我也要说两个字“随意”。朋友本是意气相交,中间不参杂利益纠葛,相互也不会有非什么不可的要求,所以朋友之间送礼就可以很随意,不用在乎什么时间,礼物价值的大小,既可以送自己喜欢的,也可以送你认为对方会喜欢的。随意还有个好处,那就是意外,也就是惊喜。当然,这里说的是生日以外的其他时间,生日礼物肯定就没那么随便了。
说完朋友间的随意,再说两个需要挑选时机,送礼效果才更好的场景。
我们先说那些你不跟他直接打交道,但他对你很重要的人。比如,孩子学校的老师。你想,教师节那天给老师送个卡片,这是每个学生都会做的,所以效果就很一般。
但是,如果你提醒你的孩子给老师在某个普通的日子送一张卡片,老师肯定会很惊讶,为什么呢?然后告诉老师:这是您第一次来给我们班同学上课的那天,我第一次成为您的学生。你看,这样一说,老师一定很意外,也很惊喜。
举一反三,对于你想跟他或她增进感情的人,选个好时机也很重要。比如,如果情人节给心仪的女孩儿送玫瑰,如果女孩儿还没决定跟你好,那这礼物基本上没啥用,而且还可能让对方觉得很尴尬。但是,选一小束可以摆在工位上的小花,你在她连续加班非常疲惫的时候送过去,同时告诉她:“最近这么辛苦,看看工位上的小花,放松一下心情!”放心,对方一定会在内心把你的排名往前调整好几位。
为什么呢?因为礼物是一种表达。情人节的红玫瑰只能表达出“注意,小心,我要追你啊”,但加班时的一束小花表达的则是“我很关心你、我默默陪着你”。如果送的花品种很小众,还表达了“你品位特别好,这种花配得上你”这层意思。都是送花,时机不同,表达的信息就不同。
挑准了时机,既能打动对方,让你的心意脱颖而出,也能把你的情感表达到位。
说完生活中的送礼,接下来我们说工作中的送礼,大部分人头痛的其实这方面的问题。
咱们先说给重要客户送礼。
有两点,一是礼物要有专属感,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用心。比如送一本书,封面上定制有客户的名字。送一个相框,里面镶好了客户与你的公司CEO的合影。总之一定要把这个礼品变成独一无二的。这样客户才更明白你对他的重视。
二是送礼的时机要安排在一次正式的场合,邀请你们公司的老板出席活动来送礼,并且拍好照片,留下美好瞬间。仪式感可以提升礼品的含金量。这样做不仅客户脸上有光,也无形中提升了你的地位,想他表明,你不是单打独斗,你背后有整个公司的支持。
咱们再说给普通客户送礼。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客户。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该选择什么样的礼物呢?咱们这就要从目的出发了,你送礼是为了加深客户对你和你们公司的印象,在这种时候,就不能送普通的礼物,而要出奇制胜,你应该送性价比最差的东西。这里的小心机是,因为性价比差的东西平时大部分人都不会花自己的钱去买,所以你送给他,就会变成印象深刻的独特礼物。比如你只有300元预算,与其买一个特实惠的果篮,不如你就买一双昂贵得离谱的袜子,并且用精美包装盒装起来,因为普通人肯定不会花300元去买一双袜子,所以他会留着的。
说完新客户,那老客户呢?对于老客户,你就要增强陪伴感,加深公司对他的黏性。建议尽量送一些客户日常能用到的东西,以便他每次拿起都能够想到你们公司。比如笔记本、名片夹、签字笔、水杯等。不过这里有个提醒:这些东西醒目之处都要印上客户的名字而不是你自己公司的名字,他才会使用。
接下来说如何给公司重要的合作伙伴送礼。这就要花心思了,要提前做足功课,投其所好。比如合作伙伴公司老板的儿子最喜欢某个明星,那就去弄一个明星签名的照片来。比如某个老板最喜欢乔丹,也可以送一个镶裱好可以摆在桌子上的镜框,里面是一句乔丹励志金句等。
最后我们讲最重要的,如何给直属领导送礼。
首先确认一下,你的公司,你的老板是不是接受送礼。有些公司的要求很苛刻,和合作伙伴之间,多少钱以上的礼物都要上交。但是在有的公司里,规章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送礼之前最好观察一下,到底有没有一个“领导不排斥送礼”的潜规则。尤其是如果你是这个公司的新员工的话。
想了解公司内部的真实情况,有个便捷的好办法,那就是观察前台。领导的快递,基本上都是前台来接收的,她一定知道你领导有没有接收合作伙伴的礼物。
路过时随口一句:“有我的快递吗?"
“没有。
“哎XX总的快递真多。”
“是啊,快过年了,很多人给他邮寄礼物,他很开心!”
好了,信息量满满的。
可以只给直接领导送礼物吗?可以,职场新人的收入不高,只送一份礼物,预算比较充裕。
在预算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多送几份礼物出去,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送一个副领导,那其他几个副领导都要送。
绝对不要给几个副领导送一样的东西,尤其是办公室用的东西,大家拿出来会特别尴尬,如果有不怀好意或者不明真相的同事起哄,说他们用情侣款或者基友款,怨恨就会落在你身上。挑价格相近的礼物是一个好主意。
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不要送购物卡,价值低了没意思,价值高了,以后会有隐患。
不是危言耸听,巡视组来的时候,上千元的购物卡都可能构成违纪,让领导丢官,让你丢工作。现金更不要送,这是逢年过节的人情来往,不是你想要提升托人办事。
挑选礼物之前记得回答这些问题:领导是单身、丧偶、离异还是已婚?领导家有几个孩子,是儿子还是女儿?领导的儿女是在上学还是在上班?是在境内还是境外?领导爱不爱喝酒?喝哪种酒?领导有什么兴趣爱好?这种爱好花钱不花钱,需要会员卡或者装备吗?领导写不写书法?领导家有没有宠物?领导打不打网游或者手游?
如果去过领导家那就更好了,进他家门的时候,快速观察一下他家的情况:哪个墙还可以挂字画?有没有空气净化器?有没有展示性的酒柜?里面放的是什么酒?哪一瓶喝了一半,评估一下价值。
和领导夫人混个脸熟,年货直接联系嫂子,拉到家里去,然后跟领导打个招呼,我给您送了点XXX,品尝一下,自家的,无公害。
领导可能面儿薄还推辞,女人一般会选择收下来,她不敢收陌生人的东西,但你是熟人,就要好得多。
如果是机关或者国企,礼物最好是控制在500元左右,主要考虑法律风险。如果是私企,3000元以下的礼物都是可以接受的。这年头东西很贵,这钱买不了什么。但是你确实可以送点什么东西,价值很高,又不至于违规的。
比如,前些年雾霾严重的时候,选一台进口品牌的空气净化器,走海淘大概8000~9000元,实体店国行是15000元左右,一套备用虑芯值3000多。你要送领导贵点的,这就是个不错的东西。
有人说送大闸蟹,送拉菲,我说,傻。这些东西,你那些鸡贼同事们都能想得到。领导一星期喝一瓶拉菲,不知道哪瓶是你,哪瓶是隔壁老王。
净化器送到你这儿,你给领导送上门,安装好。领导什么最贵,时间。领导最怕什么,麻烦。领导最不缺什么,礼物。你送礼物不是送财富,而是为了满足领导的需求。
空气不好,你来选定一个解决方案,你领导难道还要自己看公号,读几遍《挑选家用净化器的十个坑》?
帮领导装净化器的时候,如果嫂子在,跟嫂子聊聊,大妈在,跟大妈聊聊,都不在,跟保姆聊聊,都是信息啊。
让领导的家人提及你恭谨孝顺,一点坏处都没有。多听,多微笑,然后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他的家人。说,机器如果有问题,还找我。
机器还得换滤芯呢,半年一次,正好你端午又来换滤芯。
如果领导有顾虑,要告诉他:领导,这机器不是送您的,我这有亲戚做这个生意,您就帮着体验一下,提点意见,三年后机器我拉回去,您再体验新型号。
那个机器寿命一般就是用三年。
三年后,你比你的竞争对手在领导家额外多串门六次。跟嫂子大娘小保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如果领导家有适龄的女儿,其实也不是不可以。
确实可以送点名和尚开光的珠串、手抄佛经,但要看清楚领导是不是喜欢。名人字画、印章、石料,这些东西可能太贵,但是笔墨纸砚,绝版图书这些也是可以的。
送沾文化的东西就是两点:一是要确定你的领导喜欢,二是要确定你的领导识货。
如果你的年假出境的话,可以问问领导要不要人肉带什么东西回来。同时你也可以给他选择礼物,送这种伴手礼一般是人之常情,这东西不需要太贵,但是一个交流的好机会。
不过还是要考虑一下中国风俗,我的一位老领导,曾经对他的一位前部下表示过不满:“这家伙去趟伦敦,买了个大本钟模型给我,哪能给我送钟呢!”
送礼之前,这些话念几遍:领导不差钱,领导差佩服,领导差尊重,领导差孝顺,领导差关爱。
你不能解决全部四点,至少给他一点亮,一点暖。让他知道还有人惦记着他。
讲完前面的内容,再给你说几个反面教材,要是能别犯错,四舍五入也算得分了。送礼要有眼力见儿,充分考虑对方的便利和体验。
比如,我们常常碰到这种热情的主人,给临别的客人送一大堆淘宝上就能买到的当地特产,叮叮当当一大堆,客人根本没法带上火车。送礼不仅没让对方开心,还制造了麻烦。像这种情况,你完全可以用快递发送给对方,或者,尽量别送这种低价值感的淘宝型土特产。
还有的公司热衷于送自己的纪念册,还是大开本、厚精装那种。对方收到实在为难,咋整?
扔?人家这么精心制作的,有心理压力。不扔,好端端的,我在家里存着你一本广告干啥?
更有甚者,我曾经收到一个把我气得哭笑不得的礼物,我去参加一个会议,主办方在我离开的时候送了我一个很重的礼盒,让我在机场吃尽了苦头。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打开一看,是对方把我在会议上发言的照片制作成了一个3D打印的雕塑小人儿,装在水晶玻璃的那种盒子里面,上面还有我的名字。照片拍的角度很难看、名字印得大大的、水晶玻璃盒子很粗糙,整个礼物无论从创意还是从分量都很沉重。你说让我咋办?上面有照片有名字,我扔都没法扔,看起来很像自己的水晶棺,体验也很奇怪。这真是一份精心制作,然而不知道要表达什么的礼物。
关键是,一看这份礼物,还是会议主办方专门设计过的,除了完全不懂送礼之道,这用心、这热情,没毛病。
所以,我特别就送礼的眼力见儿这一点提个醒:现在啥礼物也没有别人家的房贵,断舍离这么流行,送礼千万别送给别人增加空间负担的那种,少送实体的,多送体验的。
说了这么多送礼的事儿,实质上,不是在说送礼,而是在说洞察人心的能力。只有善于观察、体贴他人、发现对方的隐性需求,才能成为一个送礼的高手,让一份小小的礼物能够成为你畅行天下的社交货币。
讲完具体送礼的事之后,咱们再思考一个更底层的问题,从古到今,无论中外,送礼这件事都是稀松平常的,既然这件事如此长久,如此普遍,那显然送礼这件事无论是对收礼人还是对送礼人都是有好处的,或者可以说是双赢,甚至对社会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收礼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就不多赘述了,那对送礼人有什么好处呢?
送礼的实质是用物质肯定他人的价值,肯定他人价值的最终结果就是释放一个友好的信号。那为什么要释放善意信号呢?就像打游戏的时候,如果有个队友残血了,你可以过去给他奶一口,这口奶是大是小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释放一种善意的信号,“我是你的队友,不是你的对手,我是来帮你的,不是来补刀或者抢人头的”。
毕竟呢,咱们都是地球人不是三体人,当你有类似感恩、感谢、友好这种想法的时候,一定要用一种信号把它表达出来,而送礼就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你不说对方怎么知道你怎么想的呢?
现实世界是存在一个类似“友好度”的概念的。对同一个人而言,他对你的友好度越高,你获得的支持就会越多,他帮你时出的力也就越大。大多数时候你可能也不需要别人的支持和帮助,但别人和你友好度够高,有些关键信息,他都愿意告诉你,而不高的话,也许就不说了。这些关键信息可能在你不知道的时候成就你,打破信息差,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手段。
送礼是利他精神的具体体现。毫无疑问,别人的利他当然就是你的利己。你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去鼓励他人利他,这样,别人越利他,你获得的收益不就越大吗,所以通过物质的方式来鼓励他人利他,这是一种最终会让自己获益的行为,所以利他最终利己。
在你有能力,有条件的时候,多做一点利他的事情,这个利他一旦开始对你产生反馈,他的作用将是超乎想象的。所谓天天请客不穷,夜夜做贼不富,就是这个道理。想想《水浒传》里的宋江,有多少次被自己的好名声救了性命,他能坐上水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能召集那么多能人异士,把梁山泊治理得井井有条,有多少是靠了他的名声。
总而言之一句话,送礼是刷友好度的一种手段,它背后的逻辑是通过利他来利己,不仅不龌龊,甚至还有几分高尚。
讲完上面的内容,接下来讲点比较现实或者说偏阴暗面的内容。
咱们前面所讲的各种方式的“送礼”,如果从目的上来说,都是为了增加情分,可以把它们统称为“交情型送礼”。但现实中还有一种类型的“送礼”,从形式上看两种类型的送礼一模一样,甚至见面说的客套话都差不多,但其内在是逻辑完全互斥的,我把这种送礼类型称为“交易型送礼”。
为什么这两者是完全互斥的呢?因为在交易型送礼的模式中,一旦对方收了礼,就代表对方答应你了些什么事。举个例子,在《人民的名义》第一集里,身为反贪总局侦缉处处长的侯亮平,为什么要去搜查看起来老实本分,生活也很朴素的赵德汉家呢?看到后面我们知道了,原来是福建的一个投资商向赵德汉行贿(肯定是打着“送礼”的名头)批矿,手握项目审批权的处长赵德汉收了“礼”,项目却没有批,还不肯退钱,所以这个投资商就向反贪总局举报了赵德汉,这才有了电视剧开头那一幕。
这就是所谓的“交易型送礼”,在法律上一般被理解为定金或者预付款,而不是一个赠与,如果签约失败或者对方根本违约,这个是可以主张返还的。而在“交情型送礼”的模式中,送礼就是赠送,你是不应该要也是要不回来的。
在礼品的贵重方便,交情型送礼,在法律和公司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是可轻可重的,但在交易型送礼中,你送的礼应该是比较重的,至少应该和你所求的事情相匹配。你随便买点东西,就想求别人办一件大事,这在交易的角度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这就要求交易型送礼要比交情型送礼更要做好功课,你求的这个事它值多少钱?要是搞不清楚或者搞清楚之后,觉得这个价值你暂时负担不起,那么宁可不送,不要给别人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知道了交易型送礼的意思,那交易型送礼和交情型送礼的内在逻辑的不同也就清楚了,一句话:交情型送礼没有交易,交易型送礼没有交情。这两件事情一定不要相互参杂,千万不要一直走着交情突然交易一把,交易一把,之前的交情可能就全都没了。
在交情型的送礼模式中,因为我在利他,我在表达友好信号,所以我们有交情。因为我们有交情,所以我遇到事他可能帮我,这个忙,他方便帮就帮,不方便就不帮,没有任何强迫或者附随义务。
如果他帮了你,那是因为他觉得我人不错,我这个人该帮,帮我是件好事,是件正义的事,而不是因为收了我的礼,和什么吃人嘴软,拿人手软没有关系,千万不要往里带。当然,如果这个忙很大,价值很高,那么在帮完忙之后,你送一份礼来感谢别人对你的帮助,这个也是理所当然的,不必过度解读,这是交情型送礼。
那在交易型送礼中,先有交,后有易,你们要有一定的基础,这个交易才能谈成,如果没这个基础,也可以找一个跟双方都足够熟识的中间人,来促成这份交易。
交易就是交易,在商言商,你为这场交易在此前付出的一切,都属于这个交易的隐形成本,都是为了促成这单交易,交易一旦结束,一锤子买卖,从此各安天命,可千万别觉得完了之后,别人还欠你的,那就自作多情了。
在交易型送礼中,你往往是见一个位置比你高的人,礼节是你要把自己摆低的,但是谈事的时候一定要开诚布公,平等的去谈事,把事谈清楚,双方条件都能接受,更利于事情的推进和进行。不要这也不敢说,那也不敢说,最后礼送出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你要办啥事。就想《漫长的季节》里的王响,给厂长送了礼,却完全没讲要求厂长办啥事。
虽然交易型送礼是客观现实的一部分,但我还是不太推荐过度依赖交易型送礼的。第一是交易型送礼多少沾点灰色,沾点不透明,沾点没法跟人说的事情,一个人很难一辈子一尘不染,但这种事,还是能少沾就少沾,沾多了肯定没有好结果。第二我始终觉得,成功是人做出来的,不是交易换出来的,光靠交易不是一个长久之道,也不推荐你过度沉迷这种事情,影响你的人生主线,往往适得其反。所以咱们最终追求的是交情替代交易,虽然交易不可避免,但是成就你的往往是你的人格与人品。
我们为什么学送礼呢,其实还是有功利的原因,我们要通过它,解决那些凭我们自己不那么好解决的问题。但是,越是功利的事,就越不能抱着一个功利的态度去做,用真正的利他的精神,更容易收获利己的效果,利他最终利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