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杯子上的唯美句子,杯子优美句子摘抄

首页 > 情感 > 作者:YD1662025-04-12 15:04:31

“话说回来了,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上高三的女儿高声诵读,一遍又一遍。她大概已经牢记了这句她自以为是的名言,终于从朗读中抬起头来:“妈妈,你知道这句话吧,很平实,但让人很想流泪。”

“是,北岛随笔《波兰来客》里的句子,家里好像有北岛的作品。”没等我的话说完,女儿得意地摇了摇手中赭红色的大厚书,封面上有斗大的“北岛”两个字:“我在同学的一篇作文中读到这个句子的,觉得眼熟,回家一查,果然是北岛的。”

我记起了女儿在初中的时候最喜欢北岛的“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这几句诗,并一度作为生日照片上的题文。

我想要对女儿说些什么,她却高声背诵着“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一路高歌猛进,进卧室午休了。

我很想告诉女儿,北岛在1989年至1994年间,曾经旅居瑞典等欧美七个国家,搬家十五次之多,仅仅是为了出入一次次诗歌会,朗读自己的诗歌和聆听别人朗诵诗歌。朗读,可以让我们沉浸在文字的韵律中,沉浸在天籁般神秘的气场中,让我们的心灵无比澄澈。朗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缕阳光,是一眼清泉,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清新的空气,让我们的心灵永葆鲜活,永不腐朽。

我第一次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应该是在高中。当时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节选自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的课文,我被莎士比亚排山倒海的句式深深吸引,用了好多个自习课声嘶力竭地朗读,特别是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在法庭上对峙的桥段。到了大学,我更是被《哈姆雷特》的心灵独白所吸引,我工工整整地将这些美妙的段落誊抄在笔记本上,一有时间就放声诵读:“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我就像波涛汹涌的汪洋大海上的一叶扁舟,一会儿在浪尖,一会儿在谷底,一会儿在生存的光明,一会儿在毁灭的幽黯,不能自已。

当我在激情澎湃的朗读时,我似乎听到窃窃地笑声,但这有什么呢,在一个把文学当做梦想的时代,是多么幸福。

有了高中和大学的经历,晨读早已成为了一种生活的习惯。在公园晨练,一边散步,一边捧读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吴岩译本。书声琅琅,这诗意的流淌,像一滴甘露,像一缕清风,像幽幽花香,像树梢间抖动的晨曦。那无处不在的“神”的形象,仿佛已经惠顾了我,让我欣喜、幸福、宁静而澄澈。

黄昏时,走在眼明泉畔,在临水的联椅小憩,在落日余晖的辉映里,读一读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感受一下尼采的孤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本孤独的书,尼采借助查拉图斯特拉的声音宣告了上帝的死亡,但并没有在生前得到回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本充满智慧和激情的书,查拉图斯特拉的告白,就像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以至于它的壮观还在今日和将来之日不断重现。正如尼采所言:“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尼采的时代早已到来,尼采也实现了死后再生的预言,而且是永生。

每一次读书,都仿若是在智者旁边,聆听他们深刻的哲思。当我读《瓦尔登湖》,自然的宁静祥和,让生活更添无限幸福感。心灵感应着自然的召唤,在优美静雅的文字中,感受着时空中岁月留痕的壮美。读书,让心灵放逐,就像枝头的鸟儿,它们鸣叫,也只是享受鸣叫的快意。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