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农村的心情说说,回老家农村路上的心情说说

首页 > 情感 > 作者:YD1662025-04-21 23:50:08

第一页是他和王老太婚后种下的第一棵桃树,如今已是枝繁叶茂,每年春天开满粉红的花朵;中间几页记录了村子从土路到水泥路的变化,从茅草房到砖瓦房的变迁;最后一页,他画的是他们老两口坐在槐树下看夕阳的场景,旁边写着:"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归于斯。"

"这哪是一本册子,这是我和你奶奶的心啊。"赵老汉抚摸着泛黄的纸页,喃喃自语。

当年村里搞生产队的时候,赵老汉是第一批入队的。七十年代初粮食紧缺,他带头开荒种地,硬是把村北头的荒坡变成了良田。

八十年代土地承包到户后,赵老汉又是村里第一个种上经济作物的。那时的收音机里说,改革开放了,农民可以自己做主了。他扛着锄头,把自家承包的那几亩地伺候得像自家的孩子一样。

"这地啊,浇上汗水,就会长出好庄稼。"赵老汉常对儿女们说。

赵建国从小就聪明,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后来又进了建筑公司。赵老汉为了供他读书,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可他从来不叫苦。

"儿子出息了,比啥都强。"每次王老太心疼他时,他总这么说。

赵丽芬嫁到了镇上开服装店,生意红火得很。每次回来都给爹娘带好东西,可赵老汉总是摆手:"不用,不用,城里东西贵,咱不图这个。"

夏天一场大雨过后,老屋后墙渗了水,墙皮剥落了一大块。儿女们当即又劝起来。

老家农村的心情说说,回老家农村路上的心情说说(5)

"爸,您看这墙,一场雨就成这样,多危险啊!"赵丽芬拉着父亲的手,急切地说。

"丫头,别瞎操心,"赵老汉摆摆手,"这老房子,打雷下雨都经历过多少回了,没倒塌过。"

"爸,不是我说您,这都啥年代了,还住这土坯房,村里人家都盖起楼房了,您倒好,连个自来水都不肯装。"赵建国忍不住抱怨。

"你们城里人不懂,土墙房子湿了干了多少回了,没事!"赵老汉倔强地说,"再说了,咱井水甜,自来水有啥好的?"

那天晚上,老两口罕见地争执起来。

"老赵,要不,咱听孩子们的?"王老太有些动摇,一边说一边揉着膝盖,"城里有暖气,冬天不会手脚冻得生疼。"

"杨桂英!"赵老汉少有地叫起老伴的大名,眼睛瞪得老大,"你忘了咱们是怎么过来的?这房子里,有咱们的汗水,有咱们的记忆,你舍得?"

王老太沉默了,她望着窗外那棵桃树,想起了四十多年前他们一起栽下它时的样子。那时赵老汉还说,桃树活百年,咱们也要活到一百岁,看着它年年开花结果。

"我就是膝盖疼得厉害,这天一冷就起不来。"王老太叹了口气,"前几天摔那一跤,把我吓得不轻。"

赵老汉心一软,坐到老伴身边,轻轻揉着她的膝盖:"等开春了,咱去县医院看看,买点膏药回来。再不行,咱买个电热毯,省得你受冻。"

老家农村的心情说说,回老家农村路上的心情说说(6)

"算了,花那冤枉钱干啥,咱这把年纪了,熬一熬就过去了。"王老太拍拍他的手。

村里的老人越来越少了。李大爷家的儿子在省城买了新房,半年前就把老两口接去了;张婶子膝下无子,被侄子接到了镇上的养老院;只剩下他们和几户老人,在这个日渐凋零的村庄里坚守。

以前村里大喇叭一响,家家户户就都出来干活了。现在村里的大喇叭早就没了,只剩下老人们三三两两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纳凉,说说家常。

"赵老哥,听说你儿子又来接你去城里了?"王大爷叼着旱烟袋,眯着眼问道。

"来是来了,我没去。"赵老汉笑呵呵地说。

"你倒是心硬,我是熬不住了。"李大爷叹气道,"儿子非要把我接走,说是村里人少了,有个三长两短的都没人帮衬,我想想也是,就跟他去了。"

"怎么样?城里住得还习惯吗?"赵老汉问。

李大爷苦笑一声:"习惯个啥,天天关在屋里看电视,出门也不认识路,没个说话的人,比坐牢还难受。要不是老伴拦着,我早就偷偷溜回来了。"

赵老汉点点头:"我就知道,城里再好,也不是咱们这把年纪该去的地方。"

不过,赵老汉有自己的主意。他牵头组建了"夕阳红"互助小组,几户老人轮流串门,一起种菜、下棋、拉家常。

王老太教会了村东头的刘婶子做豆腐乳,刘婶子则教王老太织毛线帽子。赵老汉和王大爷约定,谁家有事,另一个就帮着照应。村南头的孙老头腿脚不便,赵老汉隔三差五就去他家帮着挑水劈柴。

老家农村的心情说说,回老家农村路上的心情说说(7)

"城里人住得再近,也没有咱们村里人亲。"赵老汉总这么说,"遇上难处,城里人能像咱村里这样,二话不说就来帮忙吗?"

八十年代村里还放露天电影的时候,只要一听说电影队来了,全村老少就扛着凳子往打谷场上赶。那时候,赵老汉总是早早地占好位置,让王老太坐在前排。

现在村里的打谷场早就变成了水泥广场,电影也不放了,可赵老汉和王老太每天傍晚还是习惯去那散步,回忆当年看电影的热闹场景。

深秋时节,赵老汉和王老太精心准备了一桌农家饭菜:自家菜园的茄子炖土豆,自己腌的咸菜,后院鸡下的新鲜鸡蛋,还有赵老汉亲手酿的米酒。

他们邀请儿子女儿一家人来吃饭。难得的是,这次连在省城工作的外孙女小雯也回来了。

"爷爷,您这米酒真香,比我在省城喝的洋酒还香!"小雯举着小酒盅,眼睛亮晶晶的。

赵老汉得意地捋了捋山羊胡子:"那当然,这可是你爷爷的'独门秘方',三十年前就会酿了。当年村里办红白喜事,都找我帮忙酿酒呢!"

餐桌上,赵老汉举起酒杯:"咱爷们儿常说,人这辈子,就是为了吃口热乎饭、睡个踏实觉。城里再好,我和*在这儿一样能自给自足,你们不用担心。"

老家农村的心情说说,回老家农村路上的心情说说(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