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注解:以鸟鸣起兴,写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2.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击鼓》
注解:生死不渝的誓言,成为千古爱情典范。
3.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
注解:以自然隐喻暗恋的婉转苦涩。
4.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卓文君《白头吟》
注解:直白而深情的婚姻理想。
5.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苏武《留别妻》
注解:以“结发”象征夫妻忠贞。
6.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曹植《七哀诗》
注解:愿化风相随,写痴情之绝。
7.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西洲曲》
注解:以“莲心”谐“怜心”,含蓄表相思。
8.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古诗十九首》
注解:时光流逝中的焦灼等待。
9.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注解:红豆成相思代名词,清新隽永。
1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注解:以物喻情,写至死不渝的执念。
11.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李冶《八至》
注解:矛盾笔法道尽爱情复杂。
12.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
注解:双关语写刻骨相思。
13.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注解:谐音双关,写少女情思。
14.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白居易《浪淘沙》
注解:以潮水、海深喻情之深浅。
15.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注解:生死相随的极致浪漫。
16.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注解:突破时空的爱情豁达。
17.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注解:相思如影随形,细腻入微。
18.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
注解:寻觅与邂逅的刹那永恒。
19.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千秋岁》
注解:以丝网喻情思纠缠。
20.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晏几道《鹧鸪天》
注解:虚实相生写相思入骨。
21.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注解:叩问爱情本质的千古绝响。
22.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黄景仁《绮怀》
注解:物是人非的孤独守望。
23.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纳兰性德《蝶恋花》
注解:以冰雪写炽热痴情。
24. “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冯小青《怨》
注解:顾影自怜的凄美相思。
25.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传)
注解:信仰与爱情的两难抉择。
26.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顾夐《诉衷情》
27.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
28.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晏殊《玉楼春》
29.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玉楼春》
30.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31.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一剪梅》
32.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33.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白居易《长相思》
34.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李白《秋风词》
35.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36.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秦观《八六子》
37.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辛弃疾《鹧鸪天》
38.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纳兰性德《画堂春》
39.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卢仝《有所思》
40.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苏轼《贺新郎》
41.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42.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
43.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范成大《车遥遥篇》
44.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佚名《留别妻》
45.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秋风词》
46.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
47.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48.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吕本中《采桑子》
49.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罗隐《牡丹花》
50.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徐再思《折桂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