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10月3日,农历七月初七,中国的情人节,北京北海公园画舫斋,华灯璀璨,衣香钗影,士女如云。一场盛大特别的婚礼正推向高潮。
新郎西装革履,新娘旗袍摇曳,两人十指相扣,含情脉脉,凝望着证婚台。
婚礼主持人胡适话音未落,梁启超抖了抖长衫袖口,迫不及待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宣纸——中国近代史上最硬核的证婚词即将诞生。
这场婚礼堪称民国顶级修罗场,证婚人系新郎徐志摩的恩师梁启超,而新娘陆小曼的前夫王赓,则是梁启超的另一位得意门生。更绝的是,梁启超婚礼前夜还收到了王赓的贺电:“感谢恩师为吾妻证婚”。
宾客们翘首屏息,期待这位学贯中西的文化巨擘一锤定音,却见梁启超清了清嗓子:“徐生志摩,性情浮躁,学问难成。用情不专,离婚再娶,实乃德之亏也。”
听到此处,满场名流面面相觑,倒吸了口凉气,这哪是证婚词,分明是大型社死现场!
说实话,这场婚礼能如期举办也算是个奇迹。徐家老爷子徐申如原是浙江首富,早年砸千两白银送独子拜入梁启超门下,本指望出国研修经济,镀个“海归金融才俊”的金边,未来好继承家业,谁料徐志摩在剑桥放飞自我,先是追恩师林长民之女林徽因未果,转头又与同门师兄王赓的娇妻陆小曼好上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前,徐父约法三章:“一是婚费自筹,家中不支持;二则婚后回乡隐居,不许招摇过市;其三,必须请梁启超为证婚人!”
徐父“必须请梁启超证婚”的霸王条款,与陆母不谋而合,想到了一块,只不过徐父想以此逼退儿子,陆母则想借梁任公的人品洗白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