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大半天才有人回了个“点赞”的表情。老伴看我盯着手机出神,轻轻说了句:"人家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
这话让我想起去年春节的事。以前过年,几个侄子侄女早早就来拜年,客厅里总是热热闹闹的。一直到初五,每天都有人来。
他们嘴上说着“大伯过年好”,可临走时总不忘提一嘴:“大伯,您认识某某单位的领导不?能不能帮忙说句话?”那时候我还在职,手里有点人脉,能帮就帮,所以大家走得近。
可去年春节,直到初五,就来了两家人。我主动给大侄子打电话,问他怎么没来,他支支吾吾地说:“最近工作忙,抽不开身。”
后来我才知道,他早换工作了,压根儿没打算告诉我——大概是觉得我现在退休了,帮不上忙了吧。
老伴劝我:“别往心里去,人家有人家的生活,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我想想也是,亲戚之间,有时候不是感情深,而是有“用处”。
要说最让我难受的,还是和老哥们的渐行渐远。我们几个年轻时一起插队,后来一起返城,几十年的交情。退休前还拍着胸脯说:“以后每月聚一次!”
结果呢,老赵要带孙子,老陈风湿病犯了出不了门,老李跟着儿子去了深圳。上次聚会还是半年前,六个人只来了仨,饭桌上聊的全是降压药、血糖仪。
上个月,我去参加了一个发小的葬礼。文军,我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当年一起喝酒吹牛,说老了也要常聚。
可后来他搬了家,联系越来越少,再见面时,已经是阴阳两隔。葬礼上,他的儿女客客气气地喊我“叔叔”,可我知道,他们根本不记得我是谁。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再深的交情,也经不住时间的冲刷;再真的承诺,也抵不过岁月的消磨。
儿女们倒是挺孝顺的,隔三差五寄点东西回来。可上次儿子说好“五一”回家,临了又打电话说公司加班,回不来了。
直到两个月后,他才抽空回来一趟,可吃了顿饭,接了个电话,又匆匆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