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舞台上,蝉是那位最动人的歌手。
当炽热的阳光洒落,它用独特的旋律将夏日的繁华演绎得如诗如画。
那声声鸣叫,像是为热烈的夏日谱写的赞歌,让人沉醉于无尽的热情与欢畅之中。
让我们静下心来,赏读十八首描写蝉的古诗词,感受那份独特的韵味。
【01】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评析:以蝉的高洁品格自喻,可见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坚贞不屈的品格。通过“居高声自远”的描写,展示了蝉的清雅与高远,同时也隐含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追求。
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此处借指蝉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
流响:传播响声,亦指传出的声响。此处指蝉长鸣不止。
疏桐:繁茂而枝干分披的梧桐。
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藉(jiè):凭借,依靠。
秋风:语意双关。暗指帝王的权势。
【02】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评析:此诗通过描写牧童捕蝉的瞬间画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纯真与乐趣。诗人以简炼的笔触,勾画出一个动态的画面,将读者的思绪带入到那个寂静而富有生机的夏日午后。
【03】
《画蝉》
唐·戴叔伦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
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评析:以简洁的语言,写了蝉的形象与习性。首句“饮露身何洁”展现了蝉的清洁自持,次句“吟风韵更长”则传达了蝉鸣声的悠长与悦耳。第三句“斜阳千万树”以宏大的背景衬托出蝉的渺小,却又透露出作者对自然的深切体悟。最后一句“无处避螳螂”幽默而深刻地揭示了蝉在自然界中的脆弱与无奈,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04】
《闻蝉》
唐·杜牧
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
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
评析:此诗以“新蝉”之声为触媒,勾起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中的“新蝉忽数声”与“故国行千里”相互呼应,形成了强烈的时空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与对现实的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