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信息股价7月1日中午突然“跳水”
浪潮信息对英特尔的依赖,在其财报数据中体现的十分明显。
观察者网梳理历年财报发现,2012年,浪潮信息开始披露前五大供应商信息时,英特尔还未现身。但次年,英特尔便直接取代深圳市桑海通投资有限公司成为其第一大供应商,6年来从未改变。期间,英特尔占浪潮信息年度采购比例维持在28%-38%之间,采购金额也从2013年的15亿元增长至179亿元,增幅达11倍。
事实上,浪潮与英特尔的合作由来已久。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铁流曾在文章中介绍,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因政策转变,决定从*时代的自己造CPU,转变为以Intel8080、Intel8088、Motorola6800等美国CPU研制(组装)国产计算机,1983年浪潮以进口的Intel8088芯片组装成功0520微型计算机。
1983年,第一台浪潮电脑诞生
进入21世纪之后,浪潮与英特尔的捆绑更加紧密。先是在2006年加入英特尔PSR(产品战略沟通机制)平台,2018年11月又与英特尔的联合实验室宣布在AI方面合作。去年4月,英特尔发布Cascade Lake处理器,可加速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推理,浪潮又宣布成为业内首个配置Cascade Lake服务器量产的厂家。
就在此次“断供”事件不久前,浪潮官网6月23日还发布“基于英特尔®傲腾™持久内存技术的Hbase方案实践”。其中提到,该技术是英特尔推出的一款革命性产品,浪潮基于该技术发布了分布式数据库。
对此,不少媒体分析指出,这家被投资者称作“高科技白马股”的IT巨头,在服务器、存储、AI解决方案、云服务等多方面,底层技术均依赖于英特尔的CPU,几乎涵盖其全部业务。作为其技术能力强大的背书,如果英特尔持续断供,对浪潮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除英特尔外,观察者网注意到,英伟达、希捷两家美国厂商2019年也跻身浪潮信息前五大供应商之列,另外两大供应商为注册在中国香港的公司,五家供应商占其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61.04%。
浪潮集团官网截图
上游受制于英特尔的浪潮,面对下游客户时的话语权似乎也并不怎么强。
观察者网查询财报发现,2015年-2018年,浪潮信息的应收账款分别为16.81亿元、17.40亿元、39.39亿元、49.63亿元,2019年末更是猛增至100.4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6.36%。
上下游两头“受气”也导致浪潮信息的利润率被压低。财报数据显示,其毛利率已经从2015年的15.24%下降到2019年的11.77%,去年净利率仅为1.85%,连2%都不到。对比来看,中科曙光2019年的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2.07%、6.70%,较上年的18.30%、5.16%上升3.77、1.54个百分点。
因此,有观点认为,浪潮在国内服务器市场份额占据第一位,并非产品技术壁垒高、不可替代,其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主要是依靠较低的定价和配套的服务来吸引客户。
这一点在具体的财务数据上也能看出来。2013年-2019年,浪潮信息营收从42.2亿元增长至516.5亿元,但净利润仅从1.45亿元增长至9.3亿元。
浪潮信息财报中需要注意的另一项数据是存货。今年一季报显示,其存货为124.79亿元,相比2019年末的85.68亿元增加了46%,相比2019年一季度增加78%,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达到41%。
而全球X86服务器市场两大龙头惠普、戴尔的存货占资产比重相对更低一些。根据2020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惠普存货规模为63.54亿美元,占资产比重为19%,戴尔存货规模占资产比重仅为3%。
惠普财报截图
“别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在英特尔暂停供货的消息传出后,中科曙光股价当天也曾出现短暂“跳水”,但于收盘时翻红。
随后,中科曙光相关人士向媒体回应称,英特尔同样为其供应商,但由于去年6月已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名单”,目前评估影响有限,该公司正在通过自主研发以及国产替代方式改善自己的供应链。
该人士同时透露,中科曙光为海光信息第一大*,后者自研的海光芯片已于2018年底进入量产阶段,并于2019年逐步扩大市场规模,今年开始已向包括其在内的产业链客户供货。
或许是看到对英特尔等国外厂商的依赖程度不同,资本市场也对两家公司作出不同反应。7月2日A股开盘,中科曙光短暂下跌后,便逐步拉升并封死涨停板,浪潮信息当天则收跌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