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众号越声财富(YSLC168888))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如自行操作,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自负。)
作为全球排名第二的富豪,巴菲特的情感生活也非常低调。他不像曾经和他齐名的索罗斯那样,喜欢约会各国的名模,也没有年轻一代的对冲基金巨头比尔阿卡曼,大卫埃因霍温那样英俊的面容招女孩子喜欢,同时也不同于桥水达里奥单纯的一次婚姻。巴菲特的情感生活如同他的投资一样,简单却又不缺乏色彩。
巴菲特的第一任太太苏珊汤普森有着圆形的圆脸,浅黑色的头发,如同一个洋娃娃一般。嫁给巴菲特时,她只有19岁。婚后巴菲特夫妇先后生育了两子一女。在孩子们年纪尚小的时候,“苏珊巧妙地处理这一切,扮演着1960年时标准的美国中上层妻子的角色:每天她以标志性的装扮示人,裁剪得体的裙子或者裤装,通常是灿烂的黄色,以及光亮蓬松的假发。完美地照顾着她的丈夫和家庭,成为社区团体的*,优雅地招待丈夫生意上的伙伴。”而巴菲特真正想做的事情只有投资,在他的孩子们从5岁到10岁不等时,一个朋友曾描述苏珊就像一个单身母亲。苏珊担当一个问题解决者以及情感清扫器的角色,她曾经说巴菲特是她的第一号病人。
但是两人的感情在1973年出现了危机。那一年巴菲特持续买入华盛顿邮报,持股超过了5%。在不断对于华盛顿邮报的调研中,巴菲特爱上了华盛顿邮报出版商卡瑟琳格雷厄姆,而且那一年凯瑟琳59岁,巴菲特46岁,是一段姐弟恋。
关于凯瑟琳.格雷厄姆,2017年有过一部汤姆.汉克斯和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这对奥斯卡影帝和影后主演的电影《The Post》。里面讲述了华盛顿邮报崛起的真实故事。当时五角大楼关于美国卷入越战的机密文件泄露,华盛顿邮报的女当家凯瑟琳.格雷厄姆得到了这份机密文件。在选择是要将新闻公布于大众,还是就此掩盖五角大楼的丑闻时,她选择了前者。冒了华盛顿邮报就此*的风险。这位女强人的决策,最终导致了华盛顿邮报成为了全美最受欢迎的报刊。由此可见,这位女强人极度聪明,而且优雅。
在巴菲特遇到她的时候,她正好经历了丈夫去世。巴菲特对她深深着迷,并且成为了几乎公开的一段恋情。当卡瑟琳会在家里举办各种上流社会的派对,巴菲特虽然不喜欢,却每次都参加。卡瑟琳会当着所有人的面把家里房间钥匙交给巴菲特。一个是社交名媛,一个是投资大佬,他们似乎成了所有人眼中真正的一对夫妻。
这件事情当然导致巴菲特的妻子苏珊心碎,如果阅读过《滚雪球》,就会理解在那之后苏珊其实已经和巴菲特分居了。之后她和自己的网球教练也开始了一段恋情。和巴菲特分居后苏珊开始随心所欲地生活,唱歌、花钱、做慈善、谈恋爱,一直到1984年,苏珊和她的网球教练一同前往欧洲旅行,她对巴菲特交代了情史,巴菲特才意识到苏珊离开自己可能和别的男人相关。这件事情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他不知道自己辛苦赚来的钱被苏珊交给另外一个人使用(虽然也没多少钱,对于股神来说资产没有发生任何*!),也不知道苏珊执意要买加州的房子和另外一个男人有关,“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巴菲特对位于加州拉古纳海滩的住所感到厌倦了,其实从一开始,他对这里就不是很有好感。”
而另一边,凯瑟琳.格雷厄姆最终去世了,没有和巴菲特走进婚姻的殿堂。巴菲特曾经在一次访谈中提到过,凯瑟琳给他在情感生活中,留下来非常特别的回忆!其他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巴菲特对于凯瑟琳是真爱。
而此时,巴菲特的妻子苏珊已经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生活,也不想回到巴菲特身边。但是巴菲特每天的生活就是看书和读财报,生活上需要一个人照顾他。此次苏珊介绍了奥马哈一个餐厅的女招待Astrid Menks来照顾巴菲特的起居。艾丝翠在认识苏珊的时候,只是苏珊演出的一个俱乐部的女招待员。不过在经介绍认识了巴菲特后,她的温柔与一手好的厨艺赢得了巴菲特的好感,最终两人开始了同居生活。追求自由与喜爱的事业的苏珊并不因此而感到吃醋,反而与艾丝翠保持了良好的友谊。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苏珊的去世。
在苏珊去世后,2006年已经76岁高龄的股神巴菲特赢取了60岁的新娘艾丝翠。这场婚礼没有喧嚣,没有蜜月,甚至于只持续了15分钟,但是却最终圆了同居28年的两个老人的心愿。这场婚礼是在巴菲特的女儿苏茜家中举行的,两位老人接受了下一代的祝福,便外出用餐去庆祝新婚了。苏茜说:这是他(巴菲特)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结婚。
有趣的是这场婚礼中巴菲特给艾丝翠买钻戒的珠宝店就是当年他为苏珊买钻戒的店。就这样艾丝翠正式成了巴菲特的第二任妻子直到现在。而这位出生卑微的女招待员,终于嫁给了股神,完成了自己人生最大的一次滚雪球!
市场流行一种说法,认为价值投资是概率。如果说价值投资是概率,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大概率还是小概率,价值投资和彩票、赌博之间没有了本质差别,而是同一的。
笔者以为,价值投资绝对不是概率。价值投资是只在绝对确定性的情况下才出手,而不是看概率大才下注。
确定性是大前提 追求超过债券的高收益
一般来说,具有百分之百确定性回报的产品包括储蓄和国债。储蓄存款可以拿到2%-3%的确定性回报,购买国债可以拿到4%-5%的确定性回报,但这些确定性回报不能摆脱回报不足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了通过放弃回报的确定性、用高风险寻求高回报的思路。这种思路追求的是可能性和概率,比如赌博、彩票和风险投资。还有一种思路,是不放弃回报的确定性,在此基础上努力追求高回报。
价值投资是后者,就是在确保回报确定性的前提下追求超过债券的高收益。这是笔者对价值投资几十年求索之后,所理解到的价值投资的本质。这种认识解释了为什么价值投资者能够持续获利的问题。华人投资家李录先生三年前和笔者交流时说:“在美国就没有见到过不靠价值投资在资本市场长期获利的人,美国所有取得巨大投资成就的人都是价值投资者。如果他不是一个价值投资者,他就很难取得长期的成功。”
因此笔者更加坚信价值投资就是投的绝对确定性,而不是概率。反对者认为,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确定的事,更没有绝对确定的投资机会。
笔者在此试举一例。2008年,平安保险因为投资欧洲的富通银行巨亏200亿元,导致当年三季度的净利润由原来的盈利近百亿变成了亏损。很明显,这是一次性的巨额损失,绝不会重复发生。但市场却错误地认为平安的巨亏是长期的,于是股价从60多元跌到了19元左右。那时候如果你以19元买入平安就可以确定无疑地获利,笔者当时是在20多元买入,最后在60元附近撤出。这个获利过程是不是百分之百确定的?当然是。市场制造了一次错误定价机会,一个百分之百确定的高回报的机会。和此类似,如果在三聚氰胺事件中买入大幅下跌的伊利和蒙牛,后期的高回报也是确定无疑的。
许多案例都可以证明,市场上客观存在着确定的机会和回报。所谓价值投资,就是寻找发现并抓住这种百分之百确定、且有较高回报的投资机会。
不可将价值投资和概率混为一谈
因此,认为价值投资是投资大概率,本质上是抹*价值投资最基础的内在规定性,价值投资和概率不能混为一谈。
以概率为特色的风险投资是为可能性下注,所以风险投资都是极端分散的。因为风险投资所投那些公司有可能完全*,如果集中投资可能会让风投万劫不复。与此完全相反,价值投资者绝大部分是集中投资的,因为投的就是确定性和无风险,而满足确定性要求的投资标的实际上也是极其稀缺。
价值投资绝不为可能性支付任何费用,只有发现了确定的高回报时才下注,这是价值投资的核心和灵魂。
一些价值投资者把价值投资理解为概率是重大原则性错误。要知道,95%的可能性和5%的可能性在性质上是无差别的,二者都是不可靠的,最终的失败不可避免。价值投资必须是在出手的时候就百分之百不失败,不给失败留下0.1%的可能性。这也是安全边际的思想。
这和孙子兵法中规避战争风险的基础思想完全一致。孙子兵法中有两句著名的话分别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和“故善战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先胜后战”的意思是有了必胜的把握才启动战争,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善于打仗的人只和早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开战。这种必赢才打的思路,正是价值投资所追求的。
因此,笔者以为,价值投资的工作第一是要寻找百分之百的确定性的盈利机会;第二是在确定性的大前提下尽可能地追求高回报。
若本文对你有帮助,可关注公众号越声财富(YSLC168888),更多股票技术分析方法及操作技巧等你来学习 !
声明:本内容由越声财富(YSLC168888)提供,不代表投资快报认可其投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