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几号有什么节,12月底是什么节

首页 > 日历 > 作者:YD1662023-04-25 07:49:45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春节:夏历(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称过年、过大年。

时间:汉代前春节为干支历的岁首立春,后来演变为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

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节日。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以“斗柄回寅”为岁首;终而复始,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立春岁首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新的轮回由此开启。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

从汉朝到魏晋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阳、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庆祝的日子也越来越长,逐渐演化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节日。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

时间:干支历节气清明当日,公历(阳历)4月5日前后

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既是农历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8日后及10日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2008年始,中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改为三天,一直延续)

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医节、药草节、天中节等。

时间:汉代前为干支历午月午日,汉代后演变为农历五月初五

古人历来崇尚中、正之道,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端午,“中正”也,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表明,上古先民以龙为图腾。古人当时观测天象,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端午也由此成为拜祭龙的节日。这也是端午赛龙舟的最早由来之一。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也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这些节俗都有着祈福、消灾等主题,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习俗:铸阳燧、挂艾叶菖蒲榕枝、扒龙舟、采药、食粽、五彩丝线、浸龙舟水、饮雄黄酒(长江流域地区)、游百病(贵州地区)、佩香囊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祭月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在全国范围盛行于宋朝以后。

汉代文献《周礼》 中记载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唐代,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结合起来。北宋,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记载。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

习俗:观潮、祭月、赏月、玩花灯、吃月饼、赏桂花

ps: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

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

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