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由来与传说简介,元宵节的由来小学三年级

首页 > 日历 > 作者:YD1662023-04-25 08:11:20

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元宵节由来与传说简介,元宵节的由来小学三年级(13)

元宵节由来与传说简介,元宵节的由来小学三年级(14)

据说踩高跷起源于,古代人们为了采收树上野果,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次数多了,发现绑了长棍都可以走路,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而成为一种跷技活动。

5、舞狮

元宵节由来与传说简介,元宵节的由来小学三年级(15)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古时又称为“太平乐”。舞狮有南北之分,南狮又称醒狮。

狮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一般由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

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扮成瑞兽(如貔貅、狮子)的样子,作出各种形态动作,以图喜庆与吉祥。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舞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舞狮助兴,长久不衰,代代相传。

舞狮亦跟随着华人移居海外而闻名世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及各国唐人街都相当盛行舞狮。有华人之处,必有舞狮,这成为了扬民族之威、立中国之魂的重要仪式,以及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其文化价值和影响十分深远。

不过,唐代时期狮舞,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唐代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的艺术风格。北派狮舞主要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

北狮的造型酷似真狮,狮头较为简单,全身披金黄色毛。舞狮者(一般二人舞一头)的裤子,鞋都会披上毛,未舞看起来已经是惟妙惟肖的狮子。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有绿结者为雌性。北狮表现灵活的动作,与南狮着重威猛不同。舞动则是以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为主。

元宵节由来与传说简介,元宵节的由来小学三年级(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