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三是好日子吗,三月初三的忌讳

首页 > 日历 > 作者:YD1662023-04-25 08:08:11

又到一年“三月三”,广西、浙江、福建、贵州、海南等地都推出丰富的文娱活动,各族群众把这个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一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一路传承下来,内容和形式日渐丰富,已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响亮的文化节庆品牌。

三月初三是好日子吗,三月初三的忌讳(1)

  ▲4月15日,参赛选手在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江滨文化广场摆放“五色糯米饭”参赛作品。(图片来自新华社)

从历史深处走来:“三月三”的起源、发展与衍变

“三月三”是一个多民族共有共享的节日,这一民族节庆盛事有着深厚的文化意涵,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上巳节。

上巳,又称修禊日,即夏历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这一时节,万物复苏、生命萌动、百草竞发,对于古老的农耕社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先秦时,上巳日在人们心目中已是一个与生活、生命息息相关的重要日子。又据考证,“上巳”的“巳”即“子”字,“上巳”即“尚子”,表明上巳日渗透着浓厚的生命意识,此时举行的活动多与“生”的内涵密切相连。

三月初三是好日子吗,三月初三的忌讳(2)

  ▲日晷。(图片来自《中国民族报))

中华先民在三月上巳日进行祭祀、祝祷活动,认为可祛邪避灾。《韩诗外传》记载:“溱与洧,三月桃花水下之时,众士女执兰祓除。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两水上招魂,祓除不祥也。”这是说人们在三月上巳日相约至溱水、洧水边,手持兰草洗濯祈禳、祛除邪疾。由此可知,于水边祭祀先祖之灵,在先秦时已成习俗。同时也表明,早期上巳日具有原始信仰的痕迹。

汉代将上巳定为节日,中原地区从官家至民间,在此期间皆举行“祓禊”仪式以驱邪祈福,去除陈旧污秽。《后汉书·礼仪志上》明确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病,为大洁”。一些富贵人家还在郊外临水张设帐幕、摆上美酒佳肴,一边饮酒,一边祓禊。

我国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谣谚,以“三月三”为轩辕黄帝的诞辰,于中原地区尤盛。同时,“三月三”亦是真武大帝的诞辰。真武大帝既是水神,又是司命之神,在民间享有普遍奉祀,由是上巳节逐渐与“三月三”合流。魏晋后,出现“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晋书·礼志下》)的情形,实现了从“上巳”到“三月三”的流转。

此时的上巳节庆衍生出更为丰富的活动内容,如临水宴饮、郊游踏青等,其中尤为人所称道者,莫过于文人高士“曲水流觞”的雅事。宋人吴自牧的《梦粱录》称:“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魏明帝曾在洛阳御苑专门建流杯亭,用于上巳节流杯饮酒。文士于清流潺潺的河水边相聚,饮酒赋诗,抒怀言志。把盛着酒的觞置于上游水中,任其顺流而下,酒杯停在谁面前,谁就取而饮之,并赋诗一首。

三月初三是好日子吗,三月初三的忌讳(3)

  ▲修禊图卷(明仇英),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片来自《中国民族报》)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便是这种雅集的产物。那是永和九年(353年)暮春之初,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等雅集于会稽山阴的兰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面对如此盛况,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美好春日,王羲之生发出“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桩大事啊)的深沉感慨,于是作《兰亭集序》,为上巳曲水流觞、文人雅聚谱写了一段千古佳话。由于此次雅集是为“修禊”(即举行禊礼)而举办,故《兰亭集序》亦称“禊帖”。

至唐代,“三月三”已成为重要节日,宫廷和民间皆十分重视。其娱乐色彩胜过初起阶段敬重生命的信仰内涵,从唐人诗句“三月初三日,千家与万家。蝶飞秦地草,莺入汉宫花。鞍马皆争丽,笙歌尽斗奢……”来看,俨然一场春天的盛宴。杜甫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丽人行》)犹是对这一节俗胜景的再现。

三月初三是好日子吗,三月初三的忌讳(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