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冬至是几月几号,19年冬至是几月几日几点

首页 > 日历 > 作者:YD1662023-04-25 08:41:39

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传统,以示孝敬、不忘本。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的祭祖节日。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

2019冬至放假安排时间:因为冬至不是法定节假日,所以2019年冬至是没有放假的哦,但是由于刚好是周末,所以冬至那天,大家是不用上班的哈!

19年冬至是几月几号,19年冬至是几月几日几点(1)

【冬至习俗】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这一天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古时候,漂泊在外的人到了这个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古时有“冬至一阳生”之说,即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这一说法也符合天文现象。

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有一种社会学理论认为,庆祝新年的想法源于人类从赤道走出来的时候,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记录,发现那里的太阳通过天空的路径与季节性的气候之间的区别变得非常不同。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特别是冬至临近,太阳的路径每天都在降低。刚开始人们会感觉害怕,因为担心太阳完全落在地平线以下,永远消失。随着季节的更替,反复地冬去春来,人们发现冬至这一天是太阳的最低点,之后几天,它明显开始再次上升,此后太阳将重新回到耀眼的春夏高峰,新的一年将开始。也许这就是新年、圣诞节、元旦等节日庆祝仪式的起源!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在推行夏历后,冬至和新年便成了两个节日,人们在冬至这一天要吃馄饨、饺子等美食以示庆贺。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

相传医圣张仲景在长沙时,曾经看见白河两岸的乡亲们在大冬天衣不遮体,有不少人耳朵都被冻烂了。于是张仲景马上召集他的弟子们在南阳关搭起医棚,把羊肉、辣椒和姜、胡椒、茴香、皂角等一些驱寒药材一起放进锅里熬。熬好后捞出来打碎,再用面包成耳朵的形状下锅煮。张仲景管它叫“祛寒娇耳汤”。冬至那天,棚子周围挤满了人。张仲景和他的弟子们,给每人一碗祛寒汤、两个娇耳。说来也怪,人们喝了祛寒汤,吃了娇耳后,觉得双耳发热全身暖哄哄的。不到半个月耳朵就全好了。后来,人们便把这种食物称为“饺子,还认为冬至这天吃了饺子整个冬天都不会受冻。

特别地,因冬至这天特殊的天文现象,在1968年的冬至,阿波罗8号机组人员发射升空,将第一批人类送入月球轨道。

【冬至吃什么】

01

19年冬至是几月几号,19年冬至是几月几日几点(2)

在我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为何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呢?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并称之为“饺耳”、“饺子”。此后,“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所以,现在又有“冬至吃饺子一冬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02

19年冬至是几月几号,19年冬至是几月几日几点(3)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冬至,老上海人是最讲究吃汤圆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品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03

19年冬至是几月几号,19年冬至是几月几日几点(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