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变成了民国元年,而且从那一年开始,我们由单独使用农历变成了农历和公历一起使用,而且日常生活一般都使用公历。
那么使用公历之后问题来了,以往过年就是正月初一,因为我们使用农历很方便,使用公历之后怎么来确定年和各种各样的节日呢?
袁世凯最后经过听取臣下的意见,最终定调了,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是一年之始,但是老百姓普通意义上的过年过大年,不是元旦这一天,而是农历的正月初一。
既然元旦名字给了公历1月1日,那么农历的正月初一就换个名字,正好农历的正月初一是春天的开始,所以就定名为春节。
而且北洋政府当年不是只定了一个春节,定了春夏秋冬四节,春节是正月初一,夏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秋节是每年的八月十五,而冬节是每年的冬至,春夏秋冬四大节。
当时规定,每个节日全国休假一天,也就是说当时的春节只是春夏秋冬四节之一。但是由于长久以来,我国老百姓都是在春节这一天过大年,所以慢慢的,春节和过年的概念就合二为一了。
所以真正意义上讲,我国过春节才100多年历史,即便这100多年历史中间也有很多波折。
1928年东北易帜,南京的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就定了一条规矩,春节是北洋政府定的我们不承认。
以后我国老百姓过年就过每年的公历1月1日元旦,元旦就是过年,过年就是元旦,做法跟今天的日本是一样的,日本就已经没有过年过春节的概念了,他们最大的节日就是1月1日元旦。
结果历史是有巨大的惯性的,民间的文化传统不是那么容易破坏的,南京国民政府改春节改了五六年,到了上世纪30年代中期,感觉到民间很抵触,所以干脆又恢复了最初的春节,春节过年毕竟是中国老百姓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