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的意思和含义,24节气哪个寓意最好

首页 > 日历 > 作者:YD1662023-05-02 22:47:12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初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相信大多数人对这几句话都耳熟能详。它出自中国古代流传已久,脍炙人口的《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是中国古人为方便记忆,区分时节,将传统的24个节气按序以诗歌的形式串联编排出来的。

24节气的意思和含义,24节气哪个寓意最好(1)

(24节气时间表)

二十四节气源于古代中国,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是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总结、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这24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4节气的意思和含义,24节气哪个寓意最好(2)

(24节气之芒种)

从字面就不难看出,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的时令特色。如惊蛰,惊是惊醒,蛰是藏的意思。合起来就是,春雷乍响,万物复苏,惊醒了蛰伏在地下经历一寒冬的动物。再比如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即表示酷热的夏天已经结束。

农业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几千年的根本,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大国。

古代科技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靠天吃饭成为农业生产的主态。五谷丰登,衣食无忧是古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追求。但往往天不遂人愿,纵观几千年的中国历史,真正风调雨顺,粮食丰盈的年景少之又少。反之,饥荒蔓延,食不饱腹,衣不蔽体的年月到是经常出现于各个历史朝代。

因此古人为了农业生产的需要,便顺应自然规律,按照春夏秋冬、冷热交替出现的不同时间,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了一套特有的农事历法,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来源归根结底是参考了太阳的运行规律。因为太阳是主宰万物生长的最重要因素,太阳照射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为了农事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了解和掌握太阳的照射变化规律。根据长期的农业实践,古人按照太阳一年的运行轨迹确定了24个节气。

古代农业生产依托于河流灌溉,同其他古代文明一样,中国最早文明亦是发源于大江大河周边。而中国的农耕则是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而二十四节气最早就来源于黄河流域。这是因为相较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地处中国北方,春夏秋冬,冷暖交替更加分明。日照、温差一年四季相差更大,故农事活动有着明显的季节特色。

据考证,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人就制定出了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节气。到了秦末汉初,在历经几百年后,古人在这四大节气的基础上,又不断改进和完善,最终细分出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二十四节气。

汉武帝时期,中国历法迎来了一次重大转折,随着汉朝国力强盛,国家开始统一历法。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令邓平等人制定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并明确了二十四节气所属的天文位置。

也是自那时起,二十四节气便成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历法之一。且直到今天,中国劳动人民依旧是按照此节气历法安排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历经24个节气(每一节气又分成三候,五天为一候)。二十四节气平均每月2个,相邻两个节气间隔15天左右。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依次循环,周而复始。

二十四节气有序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这24个节气上半年一般出现在每月的6日(如清明)、21日(如谷雨);下半年则出现在每月的8日(如立秋)、23日(如处暑),且前后不差1/2天。

24节气的意思和含义,24节气哪个寓意最好(3)

(24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对地球照射产生的不同影响,中国古人由此制定出了该历法。进而依此安排农事,以确保一年的收成。

需要说明的是,24节气在秦岭—淮河以北愈加明显,越往南越弱,如海南省则几乎感觉不到。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了中国,在今天的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国也始终沿袭这一历法。

图文来自网络,旨在文化传播,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