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12号,邮递员给宋凤河送来一封来自内蒙古扎兰屯的特快专递,里边有一封信和二百元的汇款。
宋凤河拆开信一看,异常激动,正在病痛中的他,像发疯一般,拿着信向父亲的墓地跑去。
在父亲坟头,他一字一句地向父亲的墓碑宣读完。
没等读完,他已经哭了起来:“爹,儿子不是骗子,儿子没骗你,您终于可以闭上眼睛了吧。”
父亲为什么会认为儿子是“骗子”,那封信为什么会让宋凤河如此激动?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还要把目光回到44年前。
1978年1月15日中午,农历腊月初七,21岁的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公拉马村村民宋凤河从齐齐哈尔坐公共汽车,前往碾子山区做木工活。
快到过年了,最近接的木工活非常多,几乎应接不暇,宋凤河一坐上大客车就犯起了困,没走多远,他就开始打盹。
他做了一个梦,自己加入了共青团,戴上了红袖章,精神抖擞地回到家里,父亲看了喜笑颜开,给自己倒酒庆贺。
正在此刻,突然响起一声凄厉的刹车声,宋凤河的头重重地磕在了前排椅子的后背上,从梦中惊醒。
他睁眼一看,魂都吓飞了——汽车起火了。
因为春节快到了,回家过年和进城里采购年货的人太多,这辆客车核载54人,出发的时候已经坐了62名乘客,加上沿途登车的乘客,一共挤上去了86名乘客。
大火是从大客车驾驶室燃起的,估计是发动机部位先着火,然后沿着输油管道向车底蔓延,车底座顷刻间被大火包围。
司机见状踩了急刹车,乘客已经陷入惊慌失措中,有一些靠车门近的不顾一切地冲向车门,距离车门比较远的只能用拳头去砸窗户。
车门处的乘客们很快就发现,在这个人命关天的时刻,车门居然失灵了,根本就打不开。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在手忙脚乱砸窗户的人们也发现,窗户也并非他们想象中的不堪一击,空间很小,大家挤在一起,想使劲也使不上。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胶皮烧焦的味道,即便大火暂时燃烧不到身边,这种刺鼻的味道也能把人熏死,乘客心急如焚,只能坐以待毙。
这时候的宋凤河惊恐地眼见着大火就要将整个汽车吞没,全车八十多人命悬一线,妇女和儿童开始哭喊起来,成年男乘客们也面面相觑,惊恐万分。
难道这么多人,就这样葬身火海?宋凤河心有不甘。就在这千钧一发时刻,宋凤河突然摸到了自己的工具包,急中生智,飞快地打开拉锁,嗖地一下把斧子拿了出来。
他高声对大家喊着:“大家往后闪,给我腾点地儿!”
周边的乘客虽然慌乱,还神志还都清醒,看到宋凤河拿出斧子,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都把希望寄托到了他身上,下意识地配合着往后闪。
宋凤河大喝一声,挥动斧子向车窗玻璃砸去。
只听“咣”地一声响,车窗玻璃像玉米粒子一样散落一地,车窗砸开了。
结果这一打开不要紧,车上的乘客争先恐后往这里挤,把宋凤河堵在车窗前。
有人肯定会说,宋凤河先跳下去,乘客不是可以跟着往下跳了吗?
不错,宋凤河只要纵身一跃,自己肯定能第一个脱险。
但是这个憨厚善良的小伙子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全车顾客。
首先火势很猛,这么多人从一个逃生口出去,时间肯定要慢得多,多数乘客还是会受到大火威胁。
退一步讲,即使时间来得及,80多名乘客在生死关头,不可能做到井然有序,恐怕是挤扁脑袋,奋不顾身。在此情况下,大家会被拥堵在这处窗口,更大的可能性是谁也逃不出去。
于是宋凤河又对大家高喊道:“谁也别挤,不然谁都出不去。听我的,都向后闪,我多砸开几块玻璃!”
听他这么一说,大家全都明白过来了,纷纷靠后,让开了一条路。
宋凤河像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的盘古一样,挥舞板斧从前到后,将其余车窗玻璃一个个砸开。
他砸开的不是玻璃,是通向生路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