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生砧木苗的培育
(一)苗圃地的挑选
应选地势平坦、便于耕作,土层厚重、肥沃,酸碱度中性或微酸性,质地以沙性泥土较好,距水源近,有灌溉条件的地块作为圃地。
(二)种子采集
野生山楂种类很多,应挑选含仁率高、亲和性好、适应能力强的野生种为砧木。同时,应挑选没有病虫害的健壮树为采种母树。采种时间多在果实基本成熟时进行。采摘后立即去掉果肉取出种子。也可将果实碾烂后进行贮藏处理,即将果实采摘后摊在场上,用石碾进行碾压,碾烂果肉,然后堆在背阴处,使其发酵。堆积厚度不超过45cm,上面覆盖席片,每天喷水2-3次,每隔2~3d翻动一次,使其温度保持在大约40℃,以免温度过高而烧种。经过7~10d待果肉大部分腐烂后,再摊开晾晒,使果肉与种子分离,用水淘洗,即得干净种子。
(三)种子处理
1.层积处理
目前,种子处理的常规方法仍以较长时间的层积处理为主。即挑选背阴无积水的地方,挖深40~50cm、宽30cm左右的沟,长度视种子的多少而定,将沟底踏平,铺干净河沙10cm厚,将洗净的种子按1份种子与4~5份干净湿河沙的比例与河沙混合。将混合好的种子放入沟内,其厚度以距地表10cm左右为限,上面盖湿沙与地面相平,再覆土高于地面。若种子较多,沟长超过1m以上,中间应插入高梁秆或玉米秆草把,以便通气。埋藏至第二年5-6月份,可适当加水,严防种子干枯和霉烂。8月份多数地区降雨较多,应进行第二次检查,防止因水分过多而引起霉烂。秋末冬初结冻前,将种子筛出即可播种。圃地如为黏土,可将种子和混合的湿沙一起播下,在缺少河沙的地方,可用草木灰,按1份草木灰1份种子的比例混合后埋藏,也可以取得同样效果。这种处理种子的方法,虽然时间较长,但较稳妥可靠,产苗量大,苗木质量好。
2.种子裂壳沙藏法处理
采取一干一湿和变温处理方法。把用清水淘净的种子,用湿沙层积20d后,种壳表面胶质明显退去,缝合线松动,可挑选晴天,将种子用清水浸泡一昼夜,次日捞出摊在水泥地上曝晒4~6h,然后再浸泡和曝晒,如此反复进行7次,当种壳大部分开裂时即混湿沙层积。按1份种子,4~5份湿河沙的比例,将两者混合。种子少时可存放在木箱内,种子多时,采取挖坑层积。通常每月翻动一次,干时喷水,过时应扒开,适当散发水分。此种处理法层积的时间不少于80d,以90~120d较好,待春季播种。层积法可以缩短育苗时间,出苗率达60%~70%。
(四)播种
山楂抗寒力强,早春适当早播、浅播,秋播则需在秋末冬初结冻前进行,播种前深翻、耙地、作畦。通常长10m,宽1.2m,灌足底水,待水滲后,撒施基肥,通常将3000~5000kg腐熟的厩肥翻入土内楼平整细。播种时,按每畦4行,实行宽窄行,开沟条播,沟深3cm,沟宽6~8cm,将已萌动的种子按大小粒不同,以1m23~45g均匀撒入沟内,覆细潮土大约2cm,然后再覆1~2cm锯末或细河沙,保持泥土疏松湿润。有条件的地方可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促进早发芽,出好苗、出全苗。
(五)苗期管理
春天3月底至4月初以后幼苗陆续出土,当小苗长到5~6cm高,真叶2~3片时,结合松土,对过密的幼苗进行间苗,并随间苗随移栽,易于成活。
5月底至6月初进入第一次成长高峰,可追施化肥,6月底至7月初是幼苗成长的第二次高峰期,应第二次进行追肥,并结合灌水。每次追肥时要注意肥料不要接触幼苗的枝叶,以免烧伤。
当幼苗成长到高度为25~30cm时进行摘心,以利加粗成长,使其当年达到嫁接标准,秋季进行嫁接。
苗期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立枯病、黄叶病等。其防治方法主要为:注意轮作倒茬,药液浸种、拌种,泥土处理,出苗后药物防治,即喷粉锈宁、托布津等有效*菌剂。
苗期主要虫害有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金龟子、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方法有撒毒土、诱*、人工捕捉、药物防治等。
二、归圃育苗
将山楂根蘖苗或野生山楂苗移植在苗圃里集中管理成为砧木苗,这种方法称之为归圃育苗,这是山楂产区常采用的一种育苗方法。通常在雨季、秋季或早春进行刨挖颈粗0.5~1.0cm的健壮根蘖苗,其苗高25~30cm,并带有较多的须根,按大小分级,分别移植到事先经过整地、施肥、灌水的苗圃地内。
栽前应对苗木的地上部分适当剪截,剪留长度为3cm左右。根系也要适当剪截,以利发生新根。根蘖苗的栽植株行距10cm×50cm或15cm×60cm。栽后及时灌水,水滲完后覆土踏实,并用湿土封成小垅,次年春天发芽时及时拔除。用此法1m可育苗10-12株。
归圃后的管理。砧木苗萌芽后,要及时抹芽,选留苗子上部的1~2个健壮芽,其余下部的芽子抹掉。注意施肥、灌水、中耕、松木保境、防治病虫害等。当幼苗长到大约30cm时,进行摘心,促使其加粗成长,以利当年嫁接。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