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乐山因大禹治水,召众宾歌乐于此而得名,历来为巴渝风光胜地,素有“渝西第一峰”之称和“山城绿宝石”“天然氧吧”之誉。歌乐山森林公园总面积43.33公顷。自然风光集山、水、林、泉、洞、云、雾为一体。自然景观有“云顶烟云”“狮峰幽岩”等几十处。公园内森林覆盖率较高,植被状况良好,品种较多,以针阔混交林为主,马尾松为主要建种群,遍布于整个森林公园,其他主要树种有水杉、木荷、青杠、香樟、湿地松等常绿树。其中有不少珍贵品种,如有“活化石”之称的全国少有的成片水杉林,有珍贵的湿地松、木荷林、香樟、红豆杉、罗汉松等。山体东西两侧背岭有大面积的马尾松林呈带状绵延分布,马尾松林局部还混有其他针、阔叶树种,如杉木、木荷和竹类等,竹类主要有方竹、苦竹、平竹、慈竹、楠竹、箭竹等。
歌乐山汇聚了红岩文化、陪都文化、巴渝文化和宗教文化。有马蹄井、龙泉井、云顶寺、聪明泉、巴文化雕塑长廊等历史景点和神话传说。
主 要 景 观
巴文化雕塑长廊 位于歌乐山主峰中心景区云顶寺遗址上。为全国第一座大型巴文化雕塑广场,建成于1991年,由美术家孙海星创作。雕塑如三壁合围,全长110米,平均高度5.7米,分为“巴人之舟”“五丁大石”“祭祀”3大主题。
巴文化广场石刻
歌乐灵音 自古被誉为“巴渝一郡之胜”,是巍巍歌乐胜景独特的景观。歌乐“灵音”如“天方仙乐”,只要游客步入后山或登上狮子山,坐在崖石上屏息静听均能感受到。当山风吹拂,风动谷应,涛声随之陡起,由远而近阵阵悠悠传响。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县令王尔鉴将“歌乐灵音”列入“巴渝十二景”并为之作小记,而载入乾隆《巴县志》。
云顶寺 原名二郎庙,坐落在海拔672米的歌乐山主峰之上。因常年云缠雾锁,烟云缭绕,蔚为壮观,故改名为云顶寺。寺建于明成化年间,历经500余年。后毁于1959年“大跃进”运动中,唯有遗迹尚存。
云顶烟云 云顶峰海拔678米,有“渝西第一峰”之称,山高雾浓,烟云弥漫,一簇簇、一片片穿梭涌动,身入其境有如腾云驾雾,故名云顶烟云。
马蹄井 昔日古刹云顶寺山门前有一口形似马蹄的古井,井水清澈,终年不枯,寺中的僧人和居士都饮用此水。1986年,沙坪坝人民政府重新开发景区,将古老的马蹄井进行淘洗整修,在井的上方塑造一半圆半马蹄形拱门,雕刻着巴渝先民的民族图腾虎,两边落地处雕刻着马蹄,成为巴文化雕塑区的入口大门。
锅锣石 位于云顶峰中心景区左下方的崖上。为两块岩石,一块形似一口大锅,一块形似一面大锣,这是古老传说中的“锅锣石”。相传为大禹治水成功后,在此铸造一口百人吃饭的大锅,宴请各方功臣。
狮山观云 狮子峰因一峰独秀,历来就是歌乐山俯瞰远眺和聆听“歌乐灵音”的绝佳之处。狮子峰观景平台,近可观歌乐美景、嘉陵夕照,远可眺北部新区、渝中半岛;站立平台,文化名区、六所高校一览无遗,一江如带,山城雄卧,渝州胜景尽收眼底。
景 区 文 化
1.诗词
宿歌乐山白海楼 (明 刘道开)
山应参躔秀,江回巴字流。楼高临白海,客到是清秋。
萧管终疑幻,蓝舆但可游。松风来枕畔,一夜响飕飕。
巴渝十二景·歌乐灵音 (清 王尔鉴)
山迥清音远,聿谁弄管弦。崖鸣风度壑,松韵雨霏天。
讵迓吹笙客,俨来御鹤仙。昔曾广雅调,云顶响流泉。
巴渝十二景·歌乐灵音 (清 王梦庚)
天地有元音,俗工难摹放。好风与之俱,万籁成绝响。
古乐情为移,清歌调和朗。洋洋盈耳哉,气引星辰上。
歌乐山 (民国 赵熙)
黑处遥知青木关,叵疑前代是悟蛮。
老云一朵风吹硬,堕作人间歌乐山。
2.传说
马蹄井的传说
古代蜀郡太守李冰率次子二郎在灌口治水,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后又赶来治理嘉陵江洪水。一天,二郎来到嘉陵江畔的歌乐山上,发现江中一条孽龙兴风作浪,堵塞江道,使江水泛滥,两岸良田被淹没,人民苦不堪言。二郎决心斩除孽龙为民除害。他跨上战马与孽龙展开搏斗。搏斗中,二郎持宝剑刺中孽龙,孽龙负痛挣扎,龙尾一甩打在二郎战马的屁股上,一只后蹄深深踩下了一个半圆形的深潭,从此,这里留下了这口马蹄井。
聪明泉的传说
清光绪年间,朝廷举行最后一次科考,四川举子骆臣骧进京赶考,途中路过重庆府,上歌乐山揽胜。骆臣骧谒过云顶寺、聆听歌乐灵音后来到一处山泉旁,掬泉水饮下,泉水入口甘甜清洌,顿觉疲劳祛除,神清气爽。一时间,才思仿佛泉涌,多日以来对上京考试的忧虑与担心荡然无存。骆臣骧于是携泉水上路,并时常饮用。到了京城,在考场上骆臣骧下笔如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当夜,慈禧太后梦中见到两匹马驾五色云彩进宫,以为吉兆。第二天,慈禧太后在参阅甲等试卷时看到了骆臣骧的名字,又想起昨夜所梦,于是录骆为状元。后来,骆臣骧说出歌乐山泉水的神效,世人皆以为泉水灵异,此处泉水因此而得名为“聪明泉”。
景 区 导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