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个月,一部在腾讯视频、爱奇艺首播的电视剧——《庆余年》风靡了整个网络,并引发了诸多年轻人追剧的热潮 。
虽然这是一部架空历史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但是里面的部分情节背景,也是来源于真实的历史。比如《庆余年》剧中有一个独立于朝廷的机构——监察院,它只受皇帝管辖,不容许任何皇室人员插手。
监察院共分八处:一处负责监察百官;二处负责收拢情报;三处负责研制毒物和武器;四处负责监察外地官员;五处负责保护院长;六出负责暗*和保护;七处负责刑讯囚敌;八处负责管书籍刊印,审查文章。
八处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八处之上又有提司和院长,原著中隐晦暗示,提司有监察皇帝之权。剧中小范大人初入京时便担任提司一职,在这层身份的保护下,小范大人在两位皇子的夹缝中求生存,一步步成长为能与皇帝分庭抗礼的存在。
监察院成立之初,叶轻眉在石碑上刻下这么一段话:
“我希望庆国之法,为生民而立,不因高贵容忍,不因贫穷剥夺,无不白之冤,无强加之罪,遵法如仗剑,破魍魉迷崇,不求神明。我希望庆国之民,有真理可循,知礼义,守仁心,不以钱财论成败,不因权势而屈从,同情弱小,痛恨不平,危难时坚心志,无人处常自省...”
可惜叶轻眉死后,她的宏愿也随她化为一抔黄土,监察院的碑文上面也积满了灰尘,监察院也逐渐沦为了皇权之争的工具。
小范大人所处的时代,虽是架空的王朝,可它的监察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与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监察制度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需产物,早在西周时期监察制度便已经萌芽,然监察制度在西周的发展并不顺利,甚至没有固定的机构。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在丞相之下又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并让这一机构立足于御史府。
《汉书·百官公卿表》:“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
监察制度发展到唐朝时,便已经基本完善,但监察制度虽成熟,可权力却极为分散。唐朝又将监察制度重新改革,结束了监察官员互相推诿,统属混乱不清的局面。
自东汉时期开始,便设立了这样一处中央监察机构,开始监察百官,行使着与《庆余年》中监察院一处相似的责任,负责监察百官弹劾,扶正朝堂纲纪等。
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除了名称有所差异之外,基本的职能都不变。包括后来的隋唐五代宋金元等朝,都是历代沿置,成为了中央行政监察机关。
发展到唐朝时,它的监察机构是御史台,沿用了北魏魏齐时的名称,但同时,它又被称为宪台、乌台。
《唐六典》记载:“御史台,汉名御史府;后汉曰宪台,时以尚书为中台,谒者为外台,谓之三台。魏、晋、宋、齐曰兰台,梁、陈、后魏、北齐、隋皆曰御史台,皇朝因之。”
唐朝贞观年间,御史台又设置台狱,这不仅有了监察之权,还有了断案之能。唐初武德年间,御史台被认定为唐朝正统监察机构。高宗龙朔二年,御史台被改名为宪台,咸亨元年,又复名为御史台。
睿宗年间御史台又被改名为肃政台。光宅元年,又分为左、右肃政台。神龙元年,又被改成左右御史台。御史台几经沉沦,一直到玄宗年间,才得以稳定。
御史台规模宏大,设有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五种官职。其中侍御史中有一资历最高者,又被看作御史中丞的助手,被人尊称为“杂端”或“端者”。
御史台又分台院、殿院、察院三院,三院人员分配各不相同,各司其职,又互相牵制,其中台院有六位侍御史。
《唐六典》记载:“其职有六:一曰奏弹、二曰三司、三曰西推、四曰东推、五曰赃赎、六曰理匦。”
由此可见,台院的主要职责便是监察百官弹劾、政绩,行事自成一派,一言一行皆有章法。
《唐六典》中记载:“侍御史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凡有别付者,则按其实状以奏。若寻常之狱,推讫,断於大理。凡事非大夫、中丞所劾而合弹奏者,则具其事为状;大夫、中丞押大事,则豸冠、朱衣、纁裳、白纱、中单以弹之,小事常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