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的个人资料照片,王婧个人图片大全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2-12-05 13:59:58

导医王子雯在给门诊就诊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受访者供图

“良心活儿”

当导医,不仅要清楚就诊流程,还要习惯受委屈。今年7月,有个老太太在门诊大厅排队,下巴都快搭在前面病人肩膀上了。医院有排队一米线距离要求,导医张海凤把手往老太太面前拦了一下。

老太太推了一下张海凤,瘦瘦小小的她“咣”一声撞墙上了。

小姑娘被欺负了,跑到吴江办公室里哭。吴江先让她哭够了,把委屈都发泄出来,再慢慢安慰,告诉她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如果还不行,你就推给我。”吴江说,自己永远是她们最后一道防线。

科室的护士经常会被其他科室“盯”上。科室找院长来要人,她就把心尖上的护士让出去。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很多护士在这里培养两三年,到科室当骨干。

王婧的个人资料照片,王婧个人图片大全(5)

吴江(右二)和同事在和其他医院交流就诊流程优化工作。受访者供图

做导医,不仅要是个“全院通”和“多面手”,还得细心、有耐心、善于观察。为患者服务,做多做少都是良心活儿。

一位50多岁的藏族患者来世纪坛医院体检,吴江作为导医陪伴他。他的体检各种指标都正常,但是在聊天的过程中,他提到夜里的一次莫名呕吐。结合他平时经常喝酒的生活习惯,吴江建议他预约消化内镜检查。

藏民普通话不太好,吴江慢慢比画着聊。胃肠镜结果出来,他是超早期的胃癌,医生为他切除了一部分胃。后来藏民一个劲后怕,感叹吴江“救了他一命”。

在与这些病人聊天的过程中,吴江注意到了宫腔镜、无痛胃肠镜这些大型检查预约难、患者往返次数多的问题。患者从预约到做检查,往往要从家折腾四个来回。吴*把就诊流程进行优化,病人只需要来医院进行必要的抽血等检查,下一次就是内镜检查。

晚上也经常有人过来看病,值夜班的同事处理不好时,吴*会过来。她家原来在三里河,离医院有四公里路程,她开车开得不好,大半夜打车也害怕,索性把家搬到了医院跟前几百米处。

王婧的个人资料照片,王婧个人图片大全(6)

今年年初,病人在门诊大厅晕倒,导医在配合急诊科医生对其进行抢救。受访者供图

“老物件儿”

吴江在沈阳一家医院的家属院里长大。她的母亲、舅舅、姐姐、姐夫都是医生,吴江在医院里久了,对医院的流程摸得门清。她的眼里都是活儿。

她给住院的病人联系住宿、订飞机票,还在医院里设立了铁路自动售票机。虽然距离北京西站只有1公里,但是往返和排队也需要折腾,不如在医院里解决了。

她还设计了“一颗心”。看到独自一人来医院看病的老年人,保安会在门口给他贴上一个红色心形小贴纸。进入医院后,导医会一路帮助他。

就像是厨房的柴米油盐一样,吴江会通过规律的摆放和调整方向来增加做菜的效率。导医工作也是一样,梳理流程,怎样让患者方便快捷地看上病,吴江总在琢磨。

王婧的个人资料照片,王婧个人图片大全(7)

看到独自一人来医院看病的老年人,保安会在门口给他贴上一个红色心形小贴纸。进入医院后,导医会一路帮助他。受访者供图

以前看病预约只分上下午,往往病人到了科室发现排半天队。吴江觉得,完全可以分时段约,以上午9:30来拆分,至少能给病人省掉两个小时。

后来北京市开始要求分时段就诊,按照1个小时的间隔来分诊,比如8:00到9:00是一个时段。而这时吴江已经将时间细化到半个小时。

她还把一站式服务做到了社区。世纪坛医院周围有二十多个社区,只要病人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就能给他们开预约单,导医和社区有一个微信群,保证在10分钟内挂到号。对于60岁以上老人,优先挂到当天号。

看到外地病人的日用品多,吴*利用医院闲置的房间设立了存放处,可以给病人免费存行李。还有人把行军床也寄存在了这里。行军床买一个不到百元,租一天则要20元。重症病人的家属们一般会选择买一个。面对这些可能已被病痛折磨得倾家荡产的人们,这几十元吴江也想为他们省着。“碰到穷人,要是给他省10块,这钱就够他买个盒饭。”

吴江觉得,如果病人看到医院里还有他的一个小小的位置,可能会感觉到一点温暖。

现在仍有几百张行军床留在医院里。它们在不断地增减,上面有冰冷的等待,也有温暖的抚慰,可能它们的主人已经逝去,或是治愈。吴江没有将这些床扔掉,她想为他们留下一点痕迹,“总不能人走茶凉。”

去年,医院让各个科室收集独特的老物件,回顾科室的历史。“我们科集体认为,科里的老物件儿就是我们主任。”导医王子雯说。

虽然每天有处理不完的事,还有更多未知的困难,但是她很热爱这项工作。“收到别人的感谢,就觉得这辈子没白活。”

新京报记者 郭懿萌

编辑 刘倩 校对 贾宁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