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三新阳名人,天水新阳胡大村名人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2-12-09 14:35:59

子安先生

天水三新阳名人,天水新阳胡大村名人(1)

子安先生正在看书

在我十六岁那年暑期一个落过小雨的午后,我怀着忐忑而又激动的心情走进了那道徘徊过无数次的窄巷。这是一座前店后院的普通民居,斑驳陆离的临街店铺彰显着这座宅院的久远。我和好友建东推开那道已经被岁月微醺成灰黑色的门,我抬脚跨过低低的门槛,进入古镇最有文化气息的宅院,举止慌乱失措,心中一片虔诚。

子安先生①正在看书,建东唤他一声“大爹!”,他和蔼的看着我们笑,他穿着白色的衬衫,戴着近视眼镜,一身儒雅之气。

我们恭敬的向他说明来意,他不加思索,欣然应允。

今天,我们是来向先生求字的。

子安先生是古镇大儒,学识渊博,尤其是书法造诣很高,想求他的真迹,对我这个仰慕他的中学生来说是渴望已久的事。

堂屋里挂满的名人字画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他便给我们介绍是谁哪一年送给他的,由于过去多年,现在只记得当时的情景,却是记不住书画内容了。依稀记得有霍松林先生写的诗句和郭克画的画,其他的却是都记不起来了。

先生唤我们到店铺中厅,这里是他专门写字的地方,书案上摆着书籍笔墨纸砚。他先是给建东写了一副横条,然后给我写了一副中堂,内容是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款是“怀斌同学学习,子安。”后来他写的兴致渐高,在废纸上写了“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还写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虽然都没有落款,但我非常喜欢这几句话,于是一并都收卷起来。尤其是最后一句话,几乎影响了我的一生,我从这句话里读到了先生对后辈的殷切期望,读懂了先生希望古镇蔚起人文的大公情怀。

这一幕印在我的脑海里,二十几年,清晰如昨。

有人说,人一辈子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找见自我,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我在颠沛辗转中迷茫、苦恼。直到有一天我又想起先生写过的字。我才发现,那颗文学种子在二十年前已经在先生的感染下,悄植心田。当我发觉时,他已经蓬勃生发,文字便如同酝酿了几十年的陈酒在笔端流淌,我由此而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和知足。

民国十九年(1930年5月),子安先生出生在天水新阳镇温家集一个书香之家,外公杨润身是清末进士,礼部侍郎,在京任职十二年。母亲随父在京,闺门礼教,全然外公亲灸。子安先生自幼随母习文写字,聪慧异常。后又上新阳小学堂,此时霍松林先生与他同校,正上五年级。

子安先生的二姐和霍松林是同班同学,学习成绩并驾齐驱,被誉为佳话。后来还在天水中学一起办陇南日报,宣传新文化思潮。

子安先生后来考入天水师范,当时,为了新中国的文化建设,考试前十名的学生被派往陇南任教,先生到任兢兢业业,秉承师道,培养了一大批学生,1962年回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文化复兴的开明政策下,为了恢复古镇群众的文化生活,子安先生被聘为首任新阳文化站的站长。他四处联络挖掘各村喜欢文艺书画的村民,让他们拿上作品在文化站参展,鼓励他们坚持创作,为新阳文化的复兴与繁荣,人才的储备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还和好友霍志刚的父亲在文化站开办妇女裁缝班,培养出了一大批女青年,使她们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他积极筹措,四处奔走,众望同酬,恢复中断了几十年的凤凰山东岳文化庙会,使得古镇文化信仰得以延续……

对于先生,人们评论最多的就是他的字,他在书法上高精的造诣是毋庸置疑。我时常感叹,若是先生身在京师,其书作之影响力会是何等大。先生博古通今,有文曲之才,然困顿于俗世,扼*于时政。纵有凌云之志,却无青云之梯,常使我为先生感慨唏嘘不已。

先生的人格魅力为新阳树起了一座师范楷模的高峰,一座大公无我激励后辈新人的精神高峰。他渴望这块土地上蔚起人文,渴望古镇人才辈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他的精神品质是多么可贵。那些皮囊里全是草莽和龌龊的所谓大师,在先生这股清流面前难道不汗颜羞愧吗?

时隔二十一年,我和先生在伏羲庙得见。这次我早没了当年的紧张和忐忑,一见先生,先生抓住我的手,久久都没有松开。我能感受到一股力量,寄予厚望的力量。

我们聊了很久,就像阔别多年的师生,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亲切。

先生的女儿送给我一副字,说是先生今天来前特意从他以前写的作品里挑选了这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四条屏。我真的是受宠若惊,激动的不知说什么好了。要知道现在先生的书法作品在市场上是非常受欢迎的……。

她说,就这,父亲还不是很满意,要不是接他的车在楼下一直催促,他还想找见那副专门给我写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听到先生的女儿这么说,心里真的是感激涕零!这里就赘言不语心中所感了,情深无言吗!……

子安先生是截止目前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位先生,也是我最为敬仰的一位先生,如高山大海,如明月星辰,永在我抬头仰望之处,照亮我上下求索的漫漫文学之路。

我祝先生福寿康宁,永远快乐。

学生:金怀斌

乙亥年阳春末写于古镇新阳。

注:子安先生,原名温济民,天水新阳镇温家集人,文化学者、著名书法家。幼承家学,熟背《孙过庭书谱》,研习颜赵柳魏碑,自有心得;临习二王书贴,神形具妙;晚年独钟黄庭坚,乐此不疲。两岁习字,八十余年积淀,其书法兼容并蓄,自成一态。现任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学会艺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先进文化站站长,北京人民画院院士,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理事会副秘书长,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