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山河智能,图源于中华工商网
武汉“中部第一城”的地位几乎摇摇欲坠,长沙从“中部第二城”跻身“第一城”的时间窗口,已经到来。
1
长沙与武汉,经济指标上撕咬紧密
眼下种种数据显示,长沙与武汉已形成掰腕之势。
论经济总量、人口数量,武汉看似略胜一筹。
GDP总量,武汉1.77万亿、长沙1.33万亿。人口总量上,武汉——约1365万,长沙——约1024万。
但要论落地到个人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长沙却要胜一筹。
人均GDP,武汉是12.967万,长沙是12.988万,人均可支配收入,武汉是5.53万,长沙是6.21万。
如果再把评选视角细化,前不久发布的2022胡润百富榜,也极大佐证了长沙比武汉更有经济活力的事实。
相比于武汉在造富路上的不进反退,十年间,武汉登上“胡润百富榜”的巨富数量从9变成8,长沙则从7跃升到24位,位居中西部第一。
长沙烟火,图源于湖南日报
而早在2015年,长沙就接棒了原本在武汉手里的“中部A股第一城”标签,目前,长沙市内的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到81家,市值近1.15万亿元。武汉市内的A股上市公司,目前是53家。
论人才吸引力。
自武汉在2017年开启抢人大战开始,武汉、长沙的人口流入就进入白热化,双双跻身特大城市。
过去5年,武汉常住人口数量增长288.3万,长沙常住人口数量增长164.9万人。
然而,面向下一个五年,武汉的人口目标却相当保守。根据《武汉市国土空间“十四五”规划》,至2025年,武汉市常住人口达到1380万人。在目前人口已经达到1365万的前提下,三年目标只增长15万。
长沙在人口增长方面的态度却积极得多。根据长沙市“十四五”人口发展规划,全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1200万左右,未来三年,人口要增长至少176万。
尽管两地的人口差距仍有180万,但比起十年前,两地相差近250万人、抢人前超200万的人口数量差距,当下两城的341万人口数量差距,长沙未来的人口增长曲线远比武汉性感。
尽管武汉拥有比长沙更丰富的高校资源,在武汉求学的在校大学生数量甚至远超北京、广州,今年以168.29万的大学生数量,登顶全国榜首,比长沙的在校大学生人数多出近一倍。
武汉大学,图源于湖北日报
但武汉常年饱受“人才中转站”的揶揄,武汉六所重点大学的毕业生,留汉比例只有三成。2021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显示,武汉位列全国第11位,甚至排在长沙之后。
再加上长沙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超武汉,换言之,长沙市民的消费能力远超武汉,更高的收入匹配更高的个人生活质量,于人才吸引方面,长沙可能比武汉更有优势。
论政策倾斜力度。
如果说以前武汉是副省级城市,是国家中心城市,比长沙拥有更高的政策倾斜力度,但自今年年初,长株潭都市圈战略正式获批,长株潭跻身国家级,两城的城市首位度差距已经近在咫尺。
2
长沙进阶第一城,还差一小步
长沙离超越武汉,问鼎“中部第一城”还有多远呢?
应当说,只需等一个关键时机。
而这个时机,即是长沙在产业上全面反超武汉。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武汉能多年稳站“中部第一城”,比起大多数人津津乐道的原因,如政治地位、历史文化、地理位置等锦上添花的因素,更扎实的支撑力一直都是其产业强势。
目前,武汉已经形成的汽车制造业、通信和电子、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分别给武汉带来“中国车都”、“中国光谷”、“世界大健康产业之都”等美誉。
武汉未来科技城,图源于湖北日报
面向十四五,武汉的产业版图已经囊括“光芯屏端网”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建造、商贸物流、现代金融、绿色环保、文化旅游在内的九大项,2025年全市生产总值目标直指2.4万亿。
对比起长沙同样面向2025年的2万亿目标,在产业方面,武汉的目标比长沙多出了整整0.4万亿。
0.4万亿的差距,是整个衡阳市的经济总值,是长沙这样体量的新一线城市,过去5年才走完的路——从2016年0.92万亿GDP,到2021年的1.33万亿,长沙花了整整5年。
如果长沙要跻身“中部第一城”,基于人口基数,总GDP可以不一定完全超过武汉,但两者的距离一定需要缩短,短到0.2万亿、0.1万亿,以实现在没有明显短板的前提下,实现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的全方面超越。
而目前,正是长沙实现历史性超越的窗口期。
一方面,长沙的产业实力正迎来强势增长,业已形成包括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食品制造七大支柱产业。
其中,工程机械产业推动长沙冲刺“世界工程机械之都”,目前总产值突破2900亿元,是世界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之一,产业规模连续12年居全国第一。
而作为全球知名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长沙文化产业的产值规模已经远超千亿,更以其独特的内容价值,推动长沙跻身“网红城市”,并联动新消费产业、旅游产业产值水涨船高,成为国内年轻人最向往的宜居城市。